三、如何看待宋朝
在历史长河中,千年是个整数,会让人拨动算盘,做个归纳,也会在这回顾里生发感慨。翻开历史图册,由现在大致上溯千年:1018年,这年曲阜的孔庙主体建筑奎文阁建成,孔子作为人间奎星受到敬仰,文人之治迎来宋朝的文化之兴。再往前推到1014年,这一年北宋战将杨延昭在河北平原他的高阳关路防区驻地辞世。需要说明的是,杨延昭、杨延郎、杨六郎三个名字指的是一个人。值此,可以进入我们的话题了。
煌煌大宋,要走进河北平原,我们找到这位当时并不显赫的人物,这位后来被唤作杨六郎的边关将领杨延昭。因为后世演义的杨家将故事,频频带出一个神秘符号——三关。千年并不遥远,也不陌生,一切都曾经那么鲜活。
可能是被杨家将的故事围绕着,人们一说起三关就想到战争。究其实,宋辽战争也是因领土纠纷而起,宋太宗的两次北征,是谋求燕云十六州的完整,辽军的数次南侵是为了收回关南,也是想保持他们认为的完整。
早先对于宋朝的印象过于表象和简单,认为这个朝代总被入侵,多有败绩,然后就是赔偿,总之有些窝囊。后来读史书,读到宋朝,每次都得对这样的印象做修正。试想,北宋南宋延续中华史脉文脉三百一十九年,该有多少内容值得我们来解读?南宋思想家朱熹曾自豪地说:“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未来的世界见不到,他不能妄言,对比前朝各代,强秦霸汉盛唐,多是亮肌肉,论及文明程度则是个综合考量: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得很,合而为一,朱熹有理由为宋代自信。一千年后,著名学者陈寅恪做着同样的表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对于宋代,平和如陈寅恪也没有吝惜赞誉之词,把它说到了极致,一座高峰至此,无人堪登临。
宋代史学家范祖禹参与《资治通鉴》撰写,他负责唐代部分。对于唐宋这两个临近的王朝,他从史学角度看得更清楚。他说了两点:你国泰民安了,周边民族自会来依附你的,这样就减少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也要明白:骨子里就拿周边民族当仇敌,或者老想给人家点小恩小惠,都是不对的。他们虽说是其他民族,也同属中国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懂得趋利避害,懂得爱惜生命,远离死亡。一国之君要懂得爱护他们。
以史为鉴,宋代更多以前朝盛唐为鉴。现在来看,宋朝的一系列决策基本都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谋划的,尤其是对待周边民族,始终小心翼翼地谋求和平共处、图强发展之道,而不再像仇寇一样势不两立。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8-03/14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