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地方双眼皮哪家好?我在慈溪悦尔做的桃迷眼双眼皮怎么样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8-03 22:44:17
得益于历年的文化话题和复建之议,以及芥园水厂芥园道这些现实存在,在天津,清代水西庄与水西庄文学,不妨讲是达到民众常识层级的一种普及。其实,延揽诗友、吟哦唱和的文学活动,水西庄之前已有先例。张霖及其从弟张霔的交友与创作,写下清初天津文学的重要篇章。关于这篇章,且从张霔与盘山诗僧智朴的交谊说起。
 
张霔,字念艺,号帆史,清初天津诗坛佼佼者之一,作品几千首,典雅清远又不乏关照现实之作。
 
智朴,俗姓张,号拙庵,盘山诗僧,创建盘谷寺,创修《盘山志》。
 
康熙三十年(1691),张霔春游盘山,有诗《题青沟禅院即呈拙庵》:“开山怪底选青沟,盘谷之中此最幽。莫问归来非李愿,须知隐去是田畴。匡庐月色峰峰在,曹洞泉声处处流。欲乞清凉一片石,结茅早许宋商丘。”
 
诗写盘谷寺和智朴。开篇先问,为何选址青沟?盘山沟谷中,此处最是地幽景美。接下来六句,信息密集。诗前有序,智朴《盘山志》载录时删掉了,抄本《绿艳亭诗集》保留着。序语道:“拙庵上人洞宗德宿也。初隐庐山,后游北地,地无善处,遂卜居于青沟。”智朴本为明末裨将,入清后行脚诸方,曾到庐山,后得法于青浦之青龙隆福寺,为洞宗三十世。诗句“匡庐月色峰峰在,曹洞泉声处处流”,讲这段经历。康熙十年(1671),智朴北游,爱盘山丘涧,卜居青沟,构筑禅寺,为开山主。
 
张霔诗第三句,“莫问归来非李愿”。唐代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名篇,所言盘谷寺,其地在河南济源北。张霔诗序说,“青沟者,田盘山中谷也。盘而曰田,田畴隐于此故名。后人多用李愿事,误矣”。彼盘谷非此盘谷,有此辨,是因历来有人混着谈。康熙十七年巡幸青沟禅院,又赐匾“盘谷寺”。韩愈名作、李愿归隐,人们乐于借此说盘山。这影响了后来的乾隆帝,所撰《游盘山记》“韩昌黎文所称太行之阳有盘谷者,无从考其非是,而其为隐者之所盘旋则一也”,模棱两可之中,并不否定韩愈笔下李愿归隐盘谷的故事属于盘山。这篇游记于乾隆七年刻碑立在天成寺,又影响12年后《钦定盘山志》,有“相传唐李愿隐居处”之记。倒是乾隆觉得“终属疑似”。多年后,河南巡抚阿思哈奉旨到济源寻访,将李愿遗迹、韩愈文章刻石,一一摹绘成图。乾隆帝遂有诗,“李愿隐盘谷,乃在洛之阳”;并撰《济源盘谷考证》,纠正“盘山李愿说”之误,镌刻在盘谷寺附近崖壁。其时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距天津诗人张霔诗作否定“李愿归隐盘山”,已过去78年。
 
张霔诗末两句,“欲乞清凉一片石,结茅早许宋商丘”。序说“山有八石,清凉其一”。清凉石在青沟前半里。宋商丘,指宋荦。曾任直隶通永道,辖境包括蓟州。康熙二十六年于山东按察使任上撰《青沟禅院碑记》,碑立盘谷寺。
 
张霔此行得诗六首,《读拙庵应制诗赋赠》也有存史价值:“天子攀跻日,山僧际遇时。萧踈宸量恕,清雅圣心移。温语虚金磬,联吟驻翠旗。近闻游幸处,犹自问髯缁。”自注:“帝赞拙庵句清雅哉。后遇盘山人便问,须和尚无恙否?”
 
这涉及皇帝与山僧的故事。康熙十四年,智朴首次接驾,呈诗两首。三年后康熙再至,赐“盘谷寺”匾。八年后又至,赐诗,智朴则有《丙寅季冬一日驾幸青沟应制诗》:“冷静峰头云水香,六龙车驾幸山堂。百年胜观惟今日,块雨条风祝我皇。”相传,龙颜大悦,夸诗清雅。张霔兼记传说的枝蔓──“近闻游幸处,犹自问髯缁”,康熙遇盘山人会问一句:那个留着须髯的和尚可好?
 
游盘山,张霔带回一份挂念。“月明天半一声鹤,疑自青沟放得来”;有书生欲游盘山,他赠诗“七十二庵总名胜,白云长梦寻青沟”,捎去对智朴的问候。《忆拙庵》,“一别池上莲,三年想芳烈”;这一年,又有《青沟拙公寄盘山图》:“寄来一纸盘山影,挂壁真堪作卧游。”山里、沽上互动,张霔还写下《拙公许琴长句寄之》。智朴寺壁挂琴,但并不习琴。张霔和诗友王聪喜弹琴。康熙三十三年,王聪与龙震游山,囊琴前往,曾为智朴演奏。后来,智朴思念津门诗友,相邀入山取琴。
 
王聪,字玉笈,号野鹤,是三岔河口香林苑道士。好吟诗,住处廊庑户壁贴满诗笺,人称“诗厂”。其诗《青沟夜同龙文雷胡致中对月兼忆草堂诸友》,与诗友龙震及其内弟胡致中同享“好是青沟月”的快乐时光,想到津门另几位诗友僧世高、张霔、梁洪等。草堂即津门大悲院一层楼,为众人结社作诗之所。王聪是在描述“天涯共此时”般意境──前来的、在津的,大家与智朴都是诗友。共此时的温馨自然也沁润着盘山诗僧,智朴赋诗《龙文雷震、道士王野鹤聪游盘山迄欲返津门,作此送之兼示念艺、崇此》:“山水有情人,始获山水妙……送君返津门,崖壑发光耀。归示社中人,哑然成一笑。”为龙震、王聪送行,向张霔、梁洪致意,一句“社中人”,表明他了解自己结交的这几位诗人,是活跃于津城的文学团队。
 
龙震,字文雷,又字在田,号东溟,与张霔为挚友,同以诗文为生活,同是当时天津诗坛主将。龙震著有诗文集十八卷,存诗五千。其诗《寄怀盘山拙庵老人》:“每忆田盘山,先动青沟情”。
 
道士王聪没有诗集流传,道光时《津门诗选》存其七首,全是盘山之作。
 
梁洪,字崇此,号芰梁,为张霔妻弟。其诗《青沟赠拙公》,“翠微澹须鬓,缁土空衣襟”,可与张霔诗“犹自问髯缁”同读。
 
何止是津门这几位。诸多诗人的盘山游变成结友游,且情谊绵长。山有魅力人也有。诗僧智朴以此交友,也将此投入一项文化工程:为从无山志的盘山修一部志书。十几年心血,还就成了。《盘山志》十卷,署“盘山智朴纂辑,新城王士禛、秀水朱彝尊较订”;补遗四卷,“盘山智朴拙庵补辑,济南王士禛阮亭较订”。当时文苑两位领袖,“南朱北王”为这部山志保驾护航。作序以站台者,礼部右侍郎王泽弘、国子监祭酒王士禛、山东监察使宋荦、翰林院侍讲学士高士奇、蓟州知府张朝琮。
 
《盘山志》记载物产名胜、人物建置,汇集历代诗文。以大篇幅刊载清人盘山诗,作者有陈敬廷、王士禛、朱彝尊、高士奇、宋荦、王煐、洪昇、孔尚任,可谓一时之选。就在这可观的阵容间,有天津诗人登场──张霔五首,梁洪五首,王聪六首,龙震十一首、文一篇。卷中“龙震在田天津人”“王聪野鹤天津人道士”的标注,连同智朴那首“社中人”诗,提示这是津门团队的作品。
 
美景友情成佳话。这则盘山诗话,也是文学的史话。康熙《盘山志》提供平台,使张霔、龙震、梁洪、王聪诸人作品有了津城之外的展示──虽显简短,但那是集体登台,是天津诗歌较早的一次团队亮相,对于清代天津文学的兴起,有着标志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