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今日关注 > 正文

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当初一个热 血满怀的决定,让自己当了七年“农民” 七年之“仰”

2020-09-01 21:26:49

来源:大手笔网

分享到:
帮扶组成员王晓华五年来拍摄了十多万张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村民们对生活的乐观和坚韧。图为王晓华在上仓大集上,拍摄来自蓟州区礼明庄镇八沟村67岁的龚大爷,他现场加工的扫帚总是比同集同行卖得贵、卖得快。王晓华摄
 
夏秋时节,地处华北的蓟州南部平原,田野丰收在望。看着眼前油绿、挺拔的玉米地,田森有些动情地感慨道:“在经历了严重新冠肺炎疫情袭扰之后,还能有这样的年景,庄稼人的心里也会多几分踏实。”
 
田森是海河传媒中心派驻蓟州区杨津庄镇帮扶组的组长。屈指算来,他和同事们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奋战了7年。2013年8月,天津市委贯彻落实中央部署,选拔千余名干部下乡驻村帮扶,时任今晚网主编的田森积极报名,带着5名同事一起加入帮扶大军之中。他们没想到,就为当初这个热血满怀的决定,自己在这里竟当了七年“农民”。七年来,帮扶组的成员换了好几茬,田森他们却坚持留了下来,他们想要以一个见证者的身份,干到扶贫攻坚收官的日子。
 
人生能有几个七年?这些年近50岁的人把人生中的“黄金七年”留在了蓟州乡村。田森指着与他一起驻村的同事张朝晖笑道:“当年他来的时候,女儿还在上小学,而今年孩子都考大学了。有句话怎么说的?岁月是把杀猪刀,朝晖现在都成小老头儿了。”
 
一席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张朝晖眼泪都笑出来了,说:“田森,你那是诗人的情怀。要我比喻,这7年,咱是把日子过成了月子,我们接茬儿十月怀胎,今天总算看到孩子成人了。”
 
自2013年至今,海河传媒中心共往蓟州区下窝头镇、杨津庄镇派了三批驻村帮扶干部,前后14名成员中,田森和张朝晖驻村7年,还有二人驻村超过5年。七年来,帮扶组转战了两个乡镇、8个村子,与这里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驻村已5年的王晓华说:“走过的路,回头看,可能并不觉得有多么艰辛;但静下心来细细梳理,还是有许多付出与感动值得我们回味。”
 
关于结对帮扶,他们做过许多被村民称为“功德无量”的事,却不太愿意提及。“那都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田森说:“这七年,收获最大的还是思想与精神的磨砺。我们真的是赶上了一次大考。而这种幸运,抑或是幸福,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拥有的。七年啊,头顶青天,仰望生民,我们一天也没敢懈怠。”
 
帮扶,需要用真心、付真情。因此,与他们的交谈,更多在探讨这场大考的人生体验。
 
一杯水看出你的实诚
 
2013年8月,田森、张朝晖等人作为第一批驻村帮扶干部,来到蓟州下窝头镇,结对帮扶下窝头村、侯景刘村、富强村、东坨子村,直到2017年,轮转到杨津庄镇。
 
提及当年到下窝头村的情景,田森说,当时心里很“堵”,因为没想到在繁华的天津域内,还有那么落后的村庄。村子里没有一寸硬化的道路,有的村民还住着土坯房,村集体收入微薄,总体印象只能用一个“穷”字概括。这情形给大家极大的冲击,也让大家更加认识到帮扶的紧迫性和使命之重。
 
扶真贫、真扶贫,先要知真贫。帮扶组进到村民家中调研、座谈,摸查实情。可恰恰就是这样的家访,对每个成员而言,都是一次情感检验。帮扶组首先走访的都是村里介绍的贫困户,贫困到什么地步呢?有一户村民,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陈设,一台老旧的电视机,算是唯一的电器。炕上堆着的衣被黑乎乎的,一看就是长年没洗。但这户村民听说是帮扶组来家访了,过年似的高兴,把田森等人让到炕上坐,然后忙着沏茶端水。盛水的玻璃杯上还沾着茶垢和油渍。有的成员心里嘀咕,这卫生吗?显然不卫生。但这杯水你喝还是不喝,在村民心里是有评判的。田森咬咬牙,喝!双手接过杯子,喝了一大口。一旁的村干部看他的眼神立马不一样了。后来,那位村干部告诉田森,咱农村人心眼儿实诚,也喜欢跟实诚的人打交道。这杯水是敬你的,你不喝就是不敬。咱蓟州人不喜欢虚头巴脑的人。
 
于细微处见精神。这件小事,对帮扶组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触动。他们告诫自己,从今往后,要让自己真的深接地气,把盘腿上炕、大碗喝水、席地而坐、蹲着吃饭当基本功练,让自己更像个村里人,要土得掉渣儿才好。从人与人的交往看,扶贫也是感情投入,你如果嫌弃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怎么能接近农民,怎么能让他们信任你?
 
莫以善小而不为
 
帮扶的任务清单多达100多项,逐个落实起来,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海河传媒中心帮扶组依据自身条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帮扶,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他们在努力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也尽己所能,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下窝头村村民曹井国一家就是在帮扶组进村之后迎来了全新的生活。曹井国自幼残疾,靠轮椅度日,田森去家访的那年,曹井国已经47岁了,但下肢仍发育不全。曹井国一直由父母照料,一家人靠低保生活,日子过得异常清苦。田森和帮扶组的同志们商量,好好帮一帮这家人,让他们“变个活法”。帮扶组帮助曹井国的父母制定了回收废旧物品的“脱贫计划”,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不仅能为村里的环境建设作贡献,个人也能有点儿收入。曹井国说,直到父亲两年前去世,还在念叨着帮扶组的好。
 
帮扶组是真心帮扶,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紧接着,帮扶组又协调了一笔资金,把村里的道路都硬化起来,这下,村民们对帮扶组的态度也180度大转变。张朝晖笑着说,路修好后,村民发现我们的承诺兑现了,这感觉就不一样了。为嘛?你能干实事呀,老百姓当然欢迎你。
 
2017年8月,帮扶组转战杨津庄镇,仍然牵挂着曹井国一家脱贫之事。这年10月,田森在朋友圈拉赞助,募集到6000多元钱,给曹井国定制了一辆伤残人充电车,还特地请厂家把原来的脚刹改成了手刹。如今,曹井国能驾着这辆车带着老母亲去赶集了。能为母亲尽点孝心,让曹井国心里很是舒坦。2018年夏秋,蓟州区启动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田森和帮扶组的同志又拉来一笔赞助,帮助曹井国家里翻建了新房,还协调相关部门,为曹井国报销了一笔医疗费。
 
结对帮扶,从宏观上讲,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是战略举措。但除此之外,与百姓关联度更大的是帮到他们的日常,不让一个人掉队,首先是让他们的日子能过得去,然后过得好。
 
在下窝头镇驻村帮扶的4年,帮扶组最花精力的地方是改善下窝头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他们为这所小学硬化了操场,安装了电教设备,添置了办公桌椅,扩容了图书馆,这些资金,基本上都由帮扶组通过联络爱心企业解决。成员王晓华还自己掏钱为教室安装了33台电扇。王晓华是2015年8月派驻蓟州的第二批帮扶组成员。他说,“第一次到下窝头中心小学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都什么年代了,孩子们还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学习。我也是为人父母,想想这些孩子,再想想自己的孩子,不伸把手心里真过不去啊。”
 
为了从根本上给孩子们一个保障,田森又通过朋友联系到一家保险公司,给每个孩子上了一份保险。这家名叫富德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的老总到学校实地看了看,当时就决定赠送给每个孩子价值2000元的人身保险。后来,帮扶组又联系到爱尔眼科医院和一家民营口腔医院,定期到学校给师生们义诊。
 
2017年转战杨津庄镇之后,帮扶组结对大保安镇村、莫家庄村、小扈驾庄村、北鲁庄村,这些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仍跟着他们推出了一系列帮扶公益活动。每到年节,都要给村里的贫困户送慰问品,发一个红包。一家地产公司的老总还将帮扶组推荐的11个贫困学生的学费全部承担了下来。田森感慨:“莫以善小而不为。别看这些小事,一件件累积起来,就是百姓对帮扶组的口碑,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深怀敬意仰望生民
 
驻村扶贫组长也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在村民的眼里,他们是上面派来解决困难的“领导”,因此,会对“第一书记”敬让几分。包括田森在内的很多“第一书记”开始极不适应。田森说,这七年,他的感受是,“第一书记”只是角色定位、职责使然。千万别拿自己当“钦差”,以高人一等的眼光俯视村民。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用心去仰望他们,深怀敬意地去仰望。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你把政策解释清楚、用好用足了,并且真心为他们解难纾困,他们都会成为你的“粉丝”。他的这一感受,是从大保安镇村的变化悟出的。
 
大保安镇名为镇,实为村,是杨津庄镇最大的村,截至2020年8月,该村已有976户、2700人。这个村也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帮扶组进驻后,经常会被“访民”要求“约谈”。这样的情形,却在3年后的今天得到彻底改观。杨津庄镇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大保安镇去年至今已经是零上访。这里面,帮扶组做了大量的工作。
 
田森说,帮扶组进驻后,摸排分析了上访者的情况,发现这里面多数是对村务欠公开以及对个人诉求不能实现表达的不满。从根子上讲,还是村里太穷,缺乏凝聚力、向心力。
 
要去穷根,先得有能人。帮扶组发现,村民们非常推崇原村委会主任刘永红。此人脑子活,点子多,自己办了养殖场,是村里先富起来的人之一。因为不是党员,所以在换届选举时,按规定没有入职村“两委”。田森以“第一书记”的身份,“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给村里当顾问,并根据他的特长,策划了一系列经营项目。至今让刘永红念念不忘的是帮扶组帮他策划的冰上运动场。这个项目,是利用冬天农田闲置的空档,把农田浇成冰场,吸引人们来此休闲娱乐。这个冰场所有的器械、运转开支都由刘永红出资,员工则全部聘请村民,这样,村民们可以获得部分收入。开业之前,帮扶组申请《今晚报》免费送了两版广告,还在网络媒体大力推广宣传,冰场一开业就火了,如今三年下来,已经成了蓟州平原旅游的一个品牌。刘永红说,“今年初因为疫情,冰场没开。年底还得开起来,这是村民们增加收入的一个好项目。我们都感谢帮扶组,感谢《今晚报》。”刘永红说:“帮扶是一场攻坚战,既然为战,当然各种战术战法都得用上,十八般兵器,只要管用就行。冰上运动场项目就是这样,很简单,但很管用。”
 
帮扶组还从改善与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入手,策划了“文艺进乡村”活动,组织大家自编自演节目,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村里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按村规民约,整治环境卫生,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帮扶组还联系了一批爱心企业,精准定向,帮助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和残疾人,逢年过节都会登门慰问。这一连串的举措,把大保安镇村搅得风生水起,帮扶组成了他们的“主心骨”,遇有烦心事也不去上访了。刘永红说:“咱们村现在是问题不出村。这个变化,要给帮扶组记头功。”
 
说起这里面的诀窍,田森说:“其实诀窍就在一个态度。你对村民是心怀敬意还是自视为恩主,帮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敬意,也是他们在七年的相守中从内心生发的情愫。成员王晓华在蓟州的收获还有五年来拍摄的十多万张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帮扶工作组的艰辛,更多的是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态,他们的喜怒哀乐,构成了解读当下农村民生的长卷。让王晓华深有感触的是,村民们对生活的乐观和表现出的坚韧。他对一位做杂货生意的老大爷跟拍了5年,每次赶集,都能看到这位老大爷吆喝的身影。起初,发现王晓华在“偷拍”,老大爷故意摆出“范儿”。而今,他们成了好朋友。王晓华说:“你从这些普通人身上,能看到生活的另一面,他们可能还比较贫困,但是内心的坚韧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七年之行,七年之“仰”。帮扶组脚踩泥土,仰望生民,心念民生,践行使命。因为这份敬仰,七年来,他们如考场上的考生一样,一丝不苟地书写着脱贫攻坚的答卷。按计划,蓟州区在下一阶段将聚焦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田森说,大家都希望能继续留下来,把这份答卷答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