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悬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上山采药,杀菌防病等,所以被称为“卫生防疫日”。
古人认为端午阳气旺盛,天地纯阳,正气汇聚,万物至此皆盛,阴邪之气避而走之,中草药最为纯正。此时,一些中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强,恰好入药,所以端午也是采药的最佳时节。民谚说:“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是日竞采杂药。”并引《夏小正》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民间至今仍有端午采药的习俗。
端午家家户户插艾草和菖蒲,目的是驱逐瘟疫。《荆楚岁时记》说:“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也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清嘉录》说:“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菖蒲,其叶如剑,有香气,插在门口犹如悬挂一把驱除不祥的宝剑,可以斩千邪百毒。有民谣唱道:“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菖蒲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俗话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也有单独把雄黄研磨成粉末,放入白酒内泡制成雄黄酒。《燕京岁时记》说:“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民谚有“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之说。有的还将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端午节民间有贴五毒符驱五毒的习俗。五毒符,就是在红或黄色纸上印画出五毒的图像,粘贴在屋内墙壁上,再拿五根针刺在五毒之上,意为刺杀五毒,驱除五毒,祈求全家人平安健康。
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辟邪,曾是很流行的节俗。《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端午节的早晨,大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孩子不能随口说妄话。小姑娘们还用硬纸条叠成菱形粽子,缠上五彩丝线,戴在身上,通称“葫芦”“续命缕”。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等邪毒冲走了,此为“扔灾”。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