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针对基层干部反映的“不胜群扰”现象,四川省西昌市巴汝镇发出清理规范微信工作群的通知,一场全镇“减群行动”正式开始。
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开展“减群行动”?报道中说,今年3月初,平时工作严谨的镇党建办干部彭晓霞犯了个“错误”:领导在微信群安排她统计某数据,但被彭晓霞漏掉了。领导问起时,她才在满是红点的聊天记录里找到工作安排。和彭晓霞有一样感受的干部不在少数,每天手机响个不停,半夜还得回信息,来不及看的内容“被海量信息淹没”在所难免。“海量”的工作群信息都有什么?上级文件、工作安排、领导指示……如果说以前通过纸质文件传递信息需要经济和时间成本的话,那么微信工作群显然没有了这些问题,从而造成了“需要发的信息发,不需要发的信息也发”,令“文山”的海拔越来越高。
提到“文山”,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会海”。那么在网络信息时代,“会海”有没有收敛之势呢?《中国纪检监察报》最近就报道了一个地处“三区三州”的未摘帽贫困县,提到县委书记、县长一个月共参加了71次视频会议,会议之外还要抽出时间接受一些省直部门督战队的访谈交流,忙得团团转。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尤其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办公、视频会议等远程办公模式得以迅速兴起。但正如前面提到的,被基层干部群众诟病已久的“文山会海”也随之转移阵地,大有借助现代科技卷土重来的阵势。
如果说占用时间、旅途奔波、牵扯精力是曾经“线下文山会海”被人诟病的焦点,那么如今,除了一些线下的会还要开、文件还要发,“线上文山会海”更让基层工作者无时无刻受到滋扰。新技术在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文山会海”在新技术环境下有了滋生和变异的土壤,碎片化信息的轰炸、随时随地地“步入会场”,这无疑消耗基层干部们的时间和精力,让本该“为我所用”的技术成了基层工作者的“科技枷锁”。
“文山会海”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只有真正拿出较真儿的劲头,一级一级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斗争,让以“文山会海”代替“落实执行”的人付出代价,才能真正压缩其生存空间,把“削山填海”的措施落到实处。否则,无论科技如何发达、通讯形式如何进步,不管是“电子政务”还是“线上办公”,只要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不从根本上转变,“文山会海”这一顽疾就只会改头换面,不会彻底消失。
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20-06-24/13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