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贽是唐朝中期著名的宰相,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吏治等方面都很有见地,提出过许多有效、正确的建议,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清廉自守的清官。
陆贽曾拜访名重一时的寿州刺史张镒,两人交谈甚密,张镒非常看重陆贽,临别辞行时,张镒赠他百万钱,说是给老夫人的供养费。陆贽婉言谢绝,分文不取。陆贽母亲去世时,人们出于对他的尊敬,都来送礼,陆贽同样一无所受。
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行贿索贿已是公开之事,藩镇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更是重贿结交高官近臣。当时的陆贽已是高官重臣。给他送礼的人也很多,所送之礼,金银财货鞭靴细小,无所不有,陆贽却杜绝私交,一概不收。
陆贽的清廉和高洁遭到一些贪腐之徒的攻击,说他沽名钓誉,影响上下左右关系。唐德宗听说后,也认为他这样苛求自己,有点过分。于是下密旨责备他“清慎太过”,说你的清廉和谨慎太过了,人家送你一点小礼物,是人之常情,你一律不收,很不合情理。一个皇帝,对大臣清廉自守的高尚品德不是肯定、赞誉,而是下密旨,指责其做得过分,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有人因此给陆贽起了个“清慎太过宰相”的绰号。
对于皇帝的指责,陆贽说道,官员之间的交往不是靠纳贿才能搞好的。相反,贿赂只能开启人们的贪欲之心,影响相互之间的正常交往,违背和败坏法律制度。他认为,拒贿就应该防微杜渐,受贿往往都是由小到大,变得贪得无厌的。他还认为,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是腐败的环境造就了这种心态,这也正是行贿的重要原因。
陆贽认为要严清行贿、腐败之风,必须从上面做起。如果国君本人“荡心侈欲”,其结果必然是“侈风教而乱邦家”。当时德宗皇帝因内乱逃至奉天后,建了两个私人仓库,存放了大量各地进贡的财物,供他挥霍享乐。陆贽说,这些财物不是地里生出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百姓辛苦劳作出来的。他主张将库中之物都赏赐给有功的将士。
为了反对腐败,陆贽还曾与权臣裴延龄展开过一场斗争。裴延龄为迎合唐德宗贪图享乐的要求,千方百计地剥夺民财,供唐德宗挥霍,搞得百姓怨声载道,他索贿受贿,还化公为私,把库藏财物据为己有,由于他是皇帝的宠臣,满朝文武都敢怒而不敢言。陆贽则毫无畏惧地列举了他的七大罪状,写成了《论裴延龄奸蠹书》,亲友担心他,劝他不要太认真。陆贽却说,我公心皎然,无所畏惧。但最终还是惹怒了皇帝,得罪了权臣,被罢了官。
陆贽的才学和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和后世的称赞。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可惜生不逢时、仕不遇主。欧阳修则认为唐朝有这样优秀的人才,却没有再次兴盛,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