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被欺负要打回去吗
女儿上幼儿园时,连续几天都回来告诉我:“妈妈,某某某打我!”在确定女儿没有打骂过对方的前提下,我决定先以保护女儿为上策。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妥。动手没轻没重,伤着别人也不是好事。
再者,一般挨打的孩子很难还手,对方都是吃准了这点才来找碴儿的。父母要考虑的是,尽量不要让孩子形成固定的受气包形象,戴上这顶帽子,“苍蝇”闻着味儿就来了。欺软怕硬,孩子也一样。
在拼体力有可能造成伤害且孩子真的难以出手的情况下,再加上向老师反映不一定能及时获得帮助或者不一定能引起老师重视的情况下,我给女儿想了两招。
一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重点在后半句——打不赢就走,正确解释是:一看到那个爱打人的孩子就不动声色地(不要打草惊蛇,不要露出慌张神色)先行走开,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靠近自己,或单独和自己在一起)。这样的做法,一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冲突。
二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当迎头相撞不可避免的时候,立刻挺胸、瞪眼、攥起拳头(可以再抖一抖,加上怒不可遏的情态),同时冲过去大喊(用巨大无比的声音):“你再敢动一下!”必要时重复一遍或者多遍。双方年龄越小越管用。各位千万莫要误会,这可不是欺凌弱小,这是正当防卫,兔子急了还咬人,声势惊人总强过肢体冲突。
后来,经过我和女儿精心研究,对付这样的事情还可以有如下办法:
1.人多力量大,和朋友结盟(朋友不见得要出手,而是我方人越多,敌方就越孤立,强大的舆论很有力量);
2.向亲人和老师求助。人总有局限,小孩子的力量毕竟有限,在受到欺凌时,必须要寻得正义有力的外援;
3.让自己厉害起来。这个厉害不单单指的是字面上的意思,自尊和自信的孩子,遇到问题有比较强的解决能力的孩子,性格开朗人际关系比较好的孩子,一般很少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不过,很多时候也是做大人的神经兮兮,总担心孩子被人欺负,其实有时只是孩子们不会表达爱意,用力过猛了。
孩子之间的磕磕绊绊,就像大人之间的不打不相识,孩子们往往越打越亲。当然,不是故意伤害的那种。在“掐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找到边界和控制,慢慢学会不伤害别人,学会保护自己。孩子们的“壳”就是这样磨来磨去才长出来的,吃一堑长一智。
如果我们因噎废食,因为怕打架就剥夺了孩子长“壳”的机会,孩子要么很容易变成软体动物,不懂得用什么保护自己;要么没边没界,一闯祸就收拾不住。
不吃亏长不大,得点小病,免了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