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迷魂阵的传说
宋辽多年对峙,冀中一带人烟稀少,草木横生。树木杂乱地生长着,榆柳杨槐,桑枣桃李,在河边更显得茂盛。杨树榆树从树干侧生了许多树枝,把一棵棵大树装扮起来,成了鸟的天堂。更为秀美的是水,河淀洼塘,长满蒲草,蒲棒十分粗壮,蛙鸣声声,越发显出这里的寂静。
至今,在永清县还有个关于迷魂阵的传说,时间背景指向宋辽时期。说当年辽将韩昌兵败后,收买道人白天祖,在老君堂北南岔口村东摆下大阵——迷魂阵,这里的田野都是斜的,如磨齿状从中间散开,无正东正西,无正南正北,田间道路也都是斜的,任谁走在这样的地面不迷路才怪。此时杨六郎已经病故,穆桂英勇挑重担代替出征,巧破敌阵,最终白天祖战死,韩昌兵败后狼狈逃回辽国。
传说的意义就是人们可以假托一个众人皆知的符号,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而后口口相传,几代下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这个传说神秘莫测,一定是正义战胜邪恶,捍卫一方土地打败对手。这包含了朴素的人的心理反应,我倒想把它归结为人的群落意识,地盘意识,与此相应的就是往往会树立假想敌。这个假想敌是个妖魔化的面孔,貌似很有些威力,经常使用各种招数作乱,而后正义的一方也会用一种人力无法达到的方式战胜他。冀中平原一带太多的传说都会附着于遥远的宋辽时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历史上这段时期社会变革的复杂性。而最容易找到的寄托物就是杨家将、杨六郎、穆桂英这些小说戏曲里的神勇人物。
后来的一些文学创作也会带有关于那个时期传说的痕迹:“南门点将台,岔口磨齿地。时光不倒流,浩然又正气。六郎镇三关,金枪胜当年。虎老威犹在,辽寇不敢前。桂英不输男,智勇又双全。大破迷魂阵,绣龙斗昌韩。杨家忠良将,世代股肱臣。誓死效宋主,芳名传古今。”
此后,领教了北国铁骑冰冷的宋太宗得了“恐辽症”。代价是,一些附属地脱离了对于大宋的依附。比如991年,女真首领野里鸡等向太宗报告说,契丹人对女真给宋朝进贡十分不满,在女真去中原的必经之地海岸线上四百里内设置了三道栅栏,又派了三千士兵把守,断绝他们的朝贡路线。这次乘船走在大海上,劈波斩浪,千辛万苦才来到开封,请求大宋发兵。使者甚至说,皇帝若答应出兵,我就回去召集人马,好里应外合,踏毁那些栅栏。一听说是辽国捣乱,太宗皇帝胆怯了,虽郑重其事地下诏书安抚女真人,但只字不提派兵的事。不久,女真人就归附了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