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家乡的长者中,无疑他是我最为崇敬的一位,尽管一生只见到一面,尽管未曾有哪怕是最为简短的对话,乃至见面的招呼、离别的祝愿,都未曾有过。然而,就是那一次见面,竟然使我梦魂牵绕难以忘记,甚至令我忘情地期待他的述说,痴呆地盼望着与他通话。我却不能不提醒自己,这一切只可换做一种追怀。
关于他不凡的经历,我听到许多,家乡的父老常向我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曾狭隘地认为,他活在我的心中,当听到那么多的讲述,我感到淋漓痛快──他不仅活在我的心中,同时活在众多的乡亲们心中。
是的,当我用少年的目光注视他的时候,萦绕心头更多的是好奇。我不知该怎样解释那一种好奇,毕竟我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他是一位为家乡赢得荣誊,带来声望,一位把家乡众多的子弟送上神圣的体育殿堂的拓荒者,他正直坚强乐观,如巍然屹立于人生大路上的一棵老树,一株苍松。是飘扬在家乡大地上一面永不褪色的旗!
二
1959年9月17日,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家乡的骄子穆祥雄以1分11秒1的成绩刷新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成为一代蛙王。我恰是在第一届全运会期间步入家乡的小学,当广播里传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学校上下为之沸腾,为之欢欣鼓舞。不久,学校组织阅读一篇《穆祥雄叔叔的话》的文章,文章中穆祥雄鼓励青少年要胸怀大志,努力进取,为国争光。穆祥雄成为学习的榜样,他的话对家乡孩子们的影响尤为深远。
不久,穆祥雄获得更大的殊荣──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当人们为之庆贺之际,几乎所有的知情人都清楚,在穆样雄的背后,有一双托起一代蛙王的巨手,他就是被称之为一代泳王、新中国游泳事业奠基人、一代蛙王之父──穆成宽。
作为新中国游泳事业开创者,穆成宽对运动员训练有素,一支由家乡娃娃组成的泳坛劲旅,驰骋泳坛,所向披靡。这支队伍就是一度受世人瞩目中国泳坛的穆家军。在第一届全运会上,穆家军捷报频传,穆成宽在中国泳坛不可动摇不可取代的地位为世人首肯。
在以后的日子里,出现了谢添导演,以穆成宽、穆祥雄父子为原型的电影《水上春秋》。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又大大地令家乡人激动一番。穆氏父子为家乡人争光夺彩,作为穆氏父子的乡亲们怎不感到自豪。但是,乡亲们深深知道,成为中国游泳事业开拓者的穆成宽,他的成长之路是与家乡的体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迄今,世人所知是作为泳王的穆成宽,而他在家乡人民心中是多方位的,是立体的,他不仅是泳坛巨擘,更是位具有多方面体育技能的奇才。
三
首次与外国人对擂,是在游泳池里。北运河养育着家乡的孩子,男儿多是水中泡大的。尽管“游泳”一词家乡的对家乡人很陌生,但“洗澡”的各种姿态都烂熟于心。穆成宽是家乡水中的蛟龙,但他并不是唯一。当乡人尚奇怪“洗澡”还可以比赛时,穆成宽已经历史性地站到了游泳池边。此刻,外国运动员做了充分的比赛前准备活动,而穆成宽紧闭双目,提丹田之气,发气血之功,外国运动员随哨音跃入水中,穆成宽呆立看着池中溅起的朵朵浪花,在人们催促声中,他终于跃入池中,却半晌不见露出水面,当人们惊愕地盯着一条寂静泳道,在三十米开外,穆成宽方钻出水面,这时洋人运动员已被甩在了身后。初出茅庐,穆成宽成功地运用了武术的气功。的确,穆成宽具备娴熟的武术功底,所以可以断言,他的各项体育项目成绩的取得恰恰是发韧于武术。
陈国政,一代武术宗师,聘来家乡穆家庄收徒多人,最得意者刘云霄、穆成宽。陈师傅喜穆成宽之聪慧,喜刘云霄之扎实。穆成宽家境殷富,常留陈师傅于家中盛情款待并单独求艺以求技压群芳。刘云霄家境贫寒,每日仅以粗食果腹却苦练武功,陈师傅看在眼里,关爱之情不免倾斜。各式兵器套路授之二徒不差分毫,唯在轻功私授刘云霄以做传人。穆成宽不因师傅的偏爱有丝毫抱怨,反而更加刻苦用功,对师傅师兄尊敬有加。
陈师傅病故后埋在西沽村外,穆成宽每日都需去市里料理生意,此处是必经之地。远远的,他跳下车缓步前移谨行慎言,庄重肃穆,待走过墓地,方上车继行,并且一以贯之,始终不辍。穆成宽敬师爱师之情可窥一斑,做人为人之道得知其要。
悠久的历史,养就家乡强悍的民风,到在上世纪20年代,村中仍有数个“把式”场子,年轻人习武之气炽盛,刀枪棍棒个个都能耍弄一通。陈师傅的二位高徒则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是羊群里的骆驼。陈师傅独创“五虎长拳”授之二徒,刘云霄晚年创立武术会场,取名“五虎风云会”表现出对恩师的缅怀和传承。久离家乡的穆成宽专程为师兄薪尽火传的壮举登门祝贺。
四
把式场子和跤场在家乡的设立由来已久,年轻人不是练摔跤就是练把式。有俗语言道:“三年把式不如当年跤”,言外之意由于武术(把式)强调基本功的扎实不如摔跤来得实惠。不知是否受当时风气的影响,穆成宽不满足武功的高强,还要做跤场的英豪。
学会武术再练摔跤,行话叫“武术加跤”,大凡武术加跤者,多以筋长腰软腿柔,身手自如见长,常言武术加跤的人腰身像面条,要哪儿有哪儿。实则是以柔克刚,对于不谙武术的跤手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深厚的武术功底让穆成宽走进跤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尽管如此,他不因武功的加身而轻待跤功,相反,对于基本功的理解、体会较一般人更深。按照摔跤的套路他练得比一般人更加刻板,一招一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他一丝不苟接受训练,因之,他所掌握的跤技相当传统和正规,无论武术还是摔跤他表现出的是彻底而传统的中国功夫。
三年前,我曾遇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他向我讲述了少年时在新华体育场接受穆成宽传授跤技的训练。讲述者说,穆老跤功扎实雄厚,他的一招一式相当专业。起初以为穆老是游泳行家,传授跤技不过是走过场摆样子,孰料老人在强调基本功的基础上亲自做示范动作,崴桩划腿,走拧小棒大棒,抖皮条、扔沙袋、抡石锁,从小功夫教起,件件不落……
听后我感到诧异,把后半生献给游泳事业的穆成宽还曾做过摔跤教练,虽然是隐辟园圃,暗收桃李,鲜为人知,但足以见得他对摔跤的钟爱,那一份情感也是相当的深厚。
高超的摔跤技艺,很快使年轻穆成宽声名大振,恰在声望日益高涨的日子,一件意外事端,促使穆成宽挥手跤场,下决心不再公开争强斗狠。
有穆姓长者,叔辈于穆成宽,是首屈一指的摔跤高手,挑勾子是其拿手的绊子,为一般人不能逃。一日,寻见穆成宽,告之堤头村有崔某声称踢垮“穆庄子天齐庙”大小跤场。一番话将年轻气盛的穆成宽激得火冒三丈,“与其等他来咱这儿,不如干脆把堤头跤场踢了,”穆成宽这般考感,欲前往堤头村,会会崔某。
其实,事出有因,自以为跤艺高超的穆姓长者,得知堤头跤场高手云集,遂想人前显贵,逞威堤头跤场,不料,能人背后有能人,几个回合下来,被崔某摔得稀里哗啦。
按跤场规矩,摔跤过手,十人九友,即使相差悬殊,也要折上一两跤,给足面子,让出安慰。穆姓长者言语伤人,动作轻慢,招惹了是非,不仅自己大跌了颜面,也使家乡人脸面有失。狼狈而归的穆姓长者一番激将话语,让一向沉稳的穆成宽大为恼火,争强好胜系穆成宽毕生不变的性格,在年轻时表现尤烈。
穆成宽赶来堤头村,未进跤场亦遭蹊落,过手之时,崔某趾高气昂,并不把比穆姓长者矮半头的穆成宽放在眼里。生性唯怕被人小瞧的穆成宽难耐一时怒愤,伸手一招狠过一招,不仅一跤不让,而且一跤比一跤摔得沉重,最后一跤竟令对手摔倒不复站起。
崔某指身为业,受伤后家境无所依靠,全家人度日如年,穆成宽得知此情,万分懊悔,一面为其疗伤治病,并依其所需,以财物接济;一面发誓一辈子不摔怄气跤,他拒绝一切邀请,深怕再出伤人蠢事。
退出跤场的穆成宽,并未割绝跤缘,常请各路跤坛高手到家中切磋,天津跤坛高手“四大张”,都是穆成宽的高朋,其中与张鸿玉过往最密,只是相会之刻紧闭门扉,或切或磋,或琢或磨,只不做争狠斗气之为,但在天津跤坛,一度穆成宽有无冕跤王之誉。
据知情者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穆成宽应邀参加一场国内大赛,他力胜各路高手,一举夺魁,这一时期的穆成宽早已年逾不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