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今日聚焦 > 正文

河北区民政局打造特色救助体系 让群众放心舒心暖心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8-14 08:12:22
2017年以来,河北区在不断加大对低保、低收入、特困人群等基本救助的基础上,设立了扶贫助困专项资金,每年拿出2000万元在全区开展“四助一改变”(即助医、助困、助学、助残、家庭环境改变计划)特色救助,积极构建具有河北区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救助内容不断丰富、救助群体不断扩面、救助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扩面救助
 
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受益
 
根据《天津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河北区给予低保、低收入、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标准980元/人/月,低收入294元/户/月,特困供养1840元/人/月)基本生活救助。通过实际运行发现,政策覆盖之外,仍然有一部分人均收入虽稍高于低保、收入、特困供养标准,但是高龄多病、缺乏劳动能力,实际生活困难程度重。为减轻政策边缘户的生活压力,河北区通过开展“四助一改变”计划,逐步健全扩面救助机制。
 
在节日期间开展系列走访慰问活动,2017以来使用区级扶贫助困专项资金2176.2万元,以社区为单位,通过货币救助、实物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庭月人均收入不足低保标准的困难家庭及因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走访慰问3万余户次,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加强对重点关注群体的救助,使用扶贫助困专项资金41.82万元,为全区特困、失能、孤老、空巢高龄、离休老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等六类人群、3.49万人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帮助困难群体享受优质就医服务。
 
加强对突发群体的救助,针对临时救助中的边缘户家庭设立应急救助专项资金,2017以来对因火灾、突遭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5044户边缘户家庭实施了应急救助,帮助了群众一时之需,解决了一时之难。
 
坚持加力救助
 
为困难群众兜紧兜牢底线
 
提高救助标准。在“助医”活动中,河北区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科学合理扩面,使更多困难家庭能够享受医疗救助。针对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在市级标准基础上,将家庭人均收入标准由低于2倍低保(1560元)调整为3倍(2340元),救助比例由30%提高到35%,救助封顶线由3万元提升至8万元,切实减轻了因病致贫的负担。
 
推行叠加保障。经街道、社区核定的特别困难群体(包括已享受市级救助政策的低保、低收入、特困供养人员)可通过“四助一改变”计划中不同形式的活动叠加享受救助。比如,针对患重大疾病、家庭贫困的低保残疾人,不仅可以享受“助困”形式的帮扶,同时在就医时可享受比单独低保报销比例高5%的医疗救助待遇。
 
提升救助时效。2019年,河北区作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低保审批权下放改革。通过简化审批手续,使救助审批时效由原有的38个工作日缩短至17个工作日,提高了社会救助办理效率。采取承诺制替代入户评议环节,既降低了因入户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且在第一时间帮困难群众把好事办好、获得应有保障。
 
坚持创新救助
 
把工作做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通过持续实施家庭改变计划,让更多困难群众的家里整洁、漂亮起来,让困难群众的心里亮堂起来,增强对未来生活的勇气。针对困难群众中存在的实际居住环境恶劣、缺少基本生活必需品且无力改善的家庭,通过对困难群众的走访问需,有计划、分批次采取“私人订制”的方式,为其提供必要的家具家电、生活日用品及适当装修。
 
持续关注老人、儿童安全健康,针对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中的困境儿童,为其购买健康医疗保障保险,旨在为罹患15种儿童常见重大疾病的儿童年度内提供最高30万元的医疗救助,目前已为7261人次困境儿童购买保险,其中15人享受理赔,理赔金额24.16万元;针对特困供养人员、原民政救济对象,为其购买老年(商业)意外伤害保险,共计用款1.82万元。
 
依托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和云网、大数据的优势,通过5G、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搭建“一键双向呼叫”和红外感应报警系统平台,为散居特困老人安装5G联网呼叫器,实现分散供养与社区网格员双向互动,特困老人可主动求助,社区网格员可随时了解其生活动态,主动呼叫、提供及时服务与定期电话关怀,缩短了突发事件处理时间,切实做到全时全域提供服务、保障困难群众安全。
 
坚持综合救助
 
有力形成联动效应
 
随着扶贫助困工作持续开展,帮扶范围越来越广,群众诉求越来越多样化,河北区积极整合全区力量,综合运用各项救助政策,构建以民政兜底救助为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综合救助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协同的综合助困局面。
 
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制度,联席会议由区民政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信访办、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等17个部门和10个街道办事处组成。联席会坚持做好全区困难群众救助的顶层设计,定期研究解决全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体系的重要制度、政策、体制和机制的各项措施,畅通求助渠道,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认真落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沟通衔接,在困难人群核定、审查等环节,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促进申请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跨部门信息实现共享。
 
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理念,将民政兜底保障与其他领域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对困难群众实施综合性、全方位保障。在“四助一改变”计划的“助学”活动中,针对困难儿童的帮扶,不仅有民政兜底的“爱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还有团区委“七彩假期”“自强营地”夏令营活动、检察院“阳光工作室”心理帮扶活动,从生活上、学业上、心理上、技能上给予困境儿童全方位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