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表扬不说这三个字
表扬为的是什么?是让孩子有奋斗的目标、动力和信心?是为了让他谋划着获得更多表扬?还是让他觉得表扬不过是大人言不由衷和故作夸张?一个简简单单的表扬,产生的结果完全不同。
说到表扬,有几个字很是要命——好,棒,最。
什么是“好”?怎样才是“棒”?和谁比就可以称之为“最”?空洞的定义不明的形容词再加上滥用,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评价的效力和效果减弱甚至没有。还很可能导致孩子过分关注与依赖外在的、他人的评价。非第一不行,非至尊不干。一旦得不到那个好、那个棒、那个最,就是严重挫败,万般失落,心灵越来越不阳光。
谁都看着自家孩子好,可外人不会这么看。孩子被自家人捧习惯了,忽然没人捧、没人理了,巨大的反差不啻从糖罐子里掉到冰窟窿里。
所以表扬前先想想,这次表扬的落点是什么?这次表扬和之前表扬的是同类型的行为吗?如果是同类型的,在程度上或者范围上有区别吗?该表扬就表扬得清清楚楚。“这房子搭的,我可真没想到能用这种办法!你看,房子变得大多了!”这是对孩子爱动脑筋的肯定,但不用“聪明”二字。
说完表扬,再说批评。批评不是以势压人,引发大人愤怒的不一定是孩子和当下这件事,更多的是大人自身尚未解决的情绪。
批评的原则一是不翻旧账;二是对事不对人。好多爹妈可能是为了增加讲话的分量,举一反三的能力特别强。这样的批评不过是重复累加的回忆罢了。
孩子犯了错,问这几句话:“是怎么回事?你心里怎么想?你觉得这件事做得怎么样,为什么?你打算怎么办?如果换一种做法,你会怎么做?”第一个问号,问的是状况;第二个问号,问的是动因;第三个问号,问的是孩子自我立场的评价;第四个问号问的是对后果的承担与处理;第五个问号,问的是可能的改变。
如果再复杂一些,增加两个也就够了:“对方(别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想(做)?”第一个问号问的是当时的情势,第二个问号是对孩子换位(移情)能力的提升。
环境清楚了,情况摸准了,心思明白了,才能有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处理。这样的批评,孩子的抵触情绪会减轻,才愿意讲真话,也才能够听进去话。
不问缘由,胡乱批评,尴尬的是大人,冤枉的是孩子。有的家长揪住孩子的“辫子”不依不饶,如果是小辫子,就算狠揪一把,总共才能有几根头发?如果是大辫子,揪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效力,重拳出击,孩子肯定印象深刻。
人都会犯错,绝不贬低孩子,绝不人身攻击。这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