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调度指路
彭调度与庞大把交情深厚,得知好友无端被日特射杀,他恨得咬牙切齿。这天拂晓,木观斋主找上门来,直接请他帮着对付小日本,彭调度想都没想便满口答应。
项岩龙没明说假币之事,只询问从沈阳来的食品列车要走哪条路线。彭调度确定地指出:今日抵津货车根本没此车次。他进而解释说,正常出入天津的客货列车,其行驶时刻、方向及区段在调度室都有报备,这辆货车从未在记录中看到,所以不会于来津的铁路线上出现,否则难免与其他行驶车辆发生冲撞。依我推测,该车走的应是那条线路。原来,平野到津后积极修建联通东北的铁路,并将其作诱饵坑害过无数中国投资者,其实他暗中另铺了一条专供满铁的铁道。修成后并未使用过,本以为因工程质量问题废弃了,现在看来,这实是平野留的一手。
“秘密线路?”项岩龙心头一震,好你个平野,联手蔺恒声势浩大地筑铁路,还由此害死翁经理,敢情是为其诡计掩人耳目。他请彭调度画幅线路图,彭调度边画边指出,该线路在东郊赵沽里附近会与进津的主干线交汇。项岩龙明白,一旦到了那儿便有海光寺日军重兵保护。谢过彭调度,项岩龙疾急折返禀报,万裁缝吓出一身冷汗,若方才贸然发兵,后果不堪设想。总算探明了底细,就要确定在哪设伏。项岩龙提议:最好选宁河县西南的造甲城,唐末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曾在此打造甲胄,那里地形复杂,尤其城北有片湖荡名为躲军淀,原为刘仁恭藏兵之地,距秘密铁道不过二三百米,只是沈阳到天津七百多公里,如假币列车全速行驶顶多十个小时便可抵达,现时间业已过半,而此去造甲城不下六十里,就是一路狂奔怕也来不及。“别急,能赶得上。池糖王特意给我们预备了两辆卡车,就为防此不时之需。”项岩龙倍感欣喜:大小姐做事就是精细周密,待截击假币成功,一定全力救她脱险。七叔公兴奋道:“只要按时抵达,小鬼子的列车就休想过去。”万裁缝又道:“沈津之间千里之遥,平野无法处处派兵布防,但每隔一段路程必设瞭望哨。截击时要将附近一带的电线、电话线统统切断,让平野成为聋子瞎子,完全失去对局面的控制。”
平野怕的就是失控,为防止意外,已殚精竭虑整整一年,临近时刻,又接连两宿没合眼。是日清晨,他郑重看了眼日历:4月2日。这或许是自己生命中最期盼也最难挨的一天。多希望是个响晴,可惜天空依旧阴云密布。平野按电铃招来秘书,询问海光寺驻屯军部署情况,秘书告知:已有两个中队把控北车站,另有八个中队分布铁路沿线,铁路沿线二十公里以内尽在我严防之下。听完秘书汇报,平野既为保密工作滴水不漏而得意,又慨叹自己活得太累,唯盼千辛万苦不会白费,今天能平安顺利度过。
惊闻邵燕祥老师于2020年8月1日仙逝,心情十分沉重。就在前一个多月,我还发短信叮咛他,疫情期间,不要下楼,他给我回了短信,让我勿挂念——他的耳朵背,不好用语音交流,只能发短信。没有想到,他就匆匆地走了。
我和邵燕祥老师相识于2008年,那一年年初《南方周末》照例向全国文坛推介2007年的好小说,总共推荐了三部;邵燕祥老师推荐了我的长篇小说《村子》,给予作品不错的评介。因为我没有订阅《南方周末》,还不知道此事,我记得,是2008年2月的某一天,给陈忠实老师开小车的杨毅给我送来了一封信,打开一看,信中是一份《南方周末》,报纸上刊登着邵燕祥老师推荐我的《村子》的短文。陈忠实老师在文章旁边写道:“能入邵老的法眼,连我也觉得荣耀和自信。”我和邵燕祥老师素昧平生,能得到他的赏识,我自然很高兴。从此以后,我和邵老师有了书信往来。
直到2011年冬天,我进京开会,才有机会去看望邵燕祥老师。老先生除了耳朵背一些,气色很好,腿脚麻利,房间的电脑四周,茶几旁边,到处堆着书籍,他在书中行走,给我倒水泡茶。他的谈兴很浓,谈文学创作,谈为人处世,谈人格品性,还说到了他解放初去甘肃某地参加土改的经历。我们一见面,他就向一个晚辈交出了心迹,他的坦坦荡荡,使我感动。他还告诉我,他每天在电脑上要写六七千甚至七八千字。七十八岁了,如此执着于文学,我深受鼓舞。在后来交往的将近十年间,他给我写了好几封信,他在信中说:“对你来说,能出版发表就是胜利。望你放大眼光,看全国全世界,再把眼光回到中国,把眼光放远看历史,看未来,再回到眼前来,写出更多力作。”老先生告诫我:一个好作家,不但要有勇气面对现实,也要有胆识面对未来,一句话:要有大眼光,大气魄,大作为。
有一年,我告诉他,我想申报一个圈子里的大奖,老先生给我写信说:最好不要蹚那混水。这不是你所要追求的。我理解先生的良苦用心:一个作家到头来,要拿作品说话,再多的头衔、奖杯,也抵不住好的作品。好作品是时间考验的结晶。我从先生的教导中悟出了大道理。
2016年,我出版了一部《冯积岐短篇小说自选集》,将近六十万字;因为太厚,我思考再三,给老先生寄了拙集,并叮咛他,随意翻看几篇即可,不要为此影响身体,他毕竟年过八十了。我真没想到,先生竟然一篇不落地读完了,而且,写了一篇八千多字的评论文章。后来,他还将这篇评论节选后发表在了《随笔》杂志上。2018年,我又出两本上下集的短篇小说集。我给老先生说,准备把他此前写的评论作为拙著之序。老先生一听,很乐意。可是,他治学严谨,为文认真,他把那篇评论修改了两次,才寄给我。令人惋惜的是,出版社在出版时,把老先生的大作删改得面目全非。
本来,我打算疫情过后去看望邵燕祥老师。可是,老先生却在梦里和我们分手了。我手边不只是留下了他的几封信,他送给我的几本著作,他留给我的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当我目睹着他在信中,在书本上写的积岐兄三个字时,我泪水模糊了双眼。老先生比我的父亲小一岁,他是伦理上的长辈,也是我精神上的长辈。他的谦恭使我诚惶诚恐。我尊他为恩师,也为有这样一个恩师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