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两种翻译传统 胡文辉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11 17:48:29
专栏作家小宝曾批评乔志高译的《大亨小传》,以为不及巫宁坤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他承认乔对中英文的掌握更佳,只是译得太本土化,太像汉语,而作为文学翻译,反不如跟汉语保持一些“隔阂”为好。他的看法,我不尽赞同,但他指出的这个翻译现象却是有意思的。
 
我觉得中国可以说有两种翻译传统(实际上恐怕绝不限于中国):一种是尽量贴近中国的文学主流,即追求本土化,此即严复、林纾所代表的传统(尽管严复耻于与林纾并列),乔志高可以说是继承了这一传统;一种是重在传递文本的信息,在语文风格上与本土的文学主流保持距离,此即早期佛经和《圣经》中译的传统,巫宁坤以及今日绝大多数译者皆可归入这一传统。早期的佛经或《圣经》,语多生硬而近俗,但依赖宗教自身的感染力,生硬的翻译腔亦自成一格,影响巨大,反过来更影响到本土的文学主流。借用文学理论术语,不妨说,这种译文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从翻译的两种传统来看,菲茨杰拉德的名著译为《大亨小传》或《了不起的盖茨比》,本来都无不可。只是严复、林纾所代表的传统久成绝调,而“陌生化”的翻译甚至已一统江湖,所以乔志高的译笔反倒让我们觉得“陌生”了……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6-11/13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