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天津开时代风气之先。早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省就成立了新式教育机构——学校司。翌年,更名为直隶学务处。此后,直隶学务处由保定迁往天津办公。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改设提学使司,直接由直隶总督管理。提学使司下设学务公所,专门管理新设学堂的具体事务。这些机构的设置,直接促进了天津近代新式教育的开展,并使天津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推动教育的发展,除了强有力的机构建设外,相应的配套环节也必不可少,教科书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清末,为了编写、翻译、出版适合新学发展的教材,官方在天津设立了编译图书局。后将其规模扩大,改名为直隶教育图书局。
在《大公报》上,最早出现“直隶教育图书局”的名字可以追溯到1908年2月10日。在这一天的报纸上,大公报馆印刷业务的广告里,作为报馆的业务代理处,就写有“河北公园教育图书局”字样。可见,当时它是附设于河北公园(今中山公园)的直隶学务公所办公楼内。
寄人篱下并非长久之计。仅半年后,直隶教育图书局就开始择地建房。1908年10月9日的《大公报》以《起建图书局》为题进行报道:“旧城东门外宣讲所后,近又创设直隶教育图书局一处,刻正鸠工庀料,大兴土木。想他日落成,亦可为学界开通知识之一助也。”
1909年1月,位于东马路天津府县劝学所之旁的直隶教育图书局落成。由此,河北公园与东马路两个地址并存,以南北而分,河北公园的书局称为北号,东马路的新局称为南号。在《大公报》的南号开张广告中,详细开列了其营业范围:“专售教科图书、仪器标本。一切学堂用品,无不美备,兼办南纸屏联、名人字画、原拓碑版、湖笔徽墨、牙晶图章、端歙名砚、各色绫绢、名人册页,一切文房用品,无不精良。”
1912年,民国肇始,改良教育成为社会要务。当时,上海的各类新学教科书出版较早,经验丰富,广受学界欢迎。直隶教育图书局特派干事远赴上海,精挑细选后,与知名教科书发行机构中国图书公司、中华书局接洽业务,并成为两个机构在北方的发行所。由此,大批最新式教科书由沪抵津,造福沽上学子。(见1912年4月14日《大公报》)
另外,直隶教育图书局在改良年画方面的工作也是独树一帜。民国初年,直隶巡按使公署天津教育司社会科对年画进行改良,旨在辅助社会教育,破除陈旧陋俗,革去社会恶习,遂对杨柳青年画进行了考察,并在天津以彩色石印法印制了一批改良年画。自1912年10月起,供职于直隶教育图书局的阎道生等人,相继创作出一系列风格清秀、反映时代特色的新画稿。流传至今者,如《幼稚园》《家庭教育》《戒早婚》《破除迷信图》《游杨立雪》《家禽守信》《楼护重义》等。在这些画上,均有“直隶学务公所印行”“直隶教育图书局印书处刷印”的落款。时至今日,这些年画已成为民间美术研究的珍贵材料。
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天津教育主管机构的调整,以及各书店对于教科书及相关教材的日趋重视,直隶教育图书局也淡出了公众视野。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4-29/12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