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步挑战不可执行的原则
之前的学习可以作为宽恕的基础练习,下一步便是挑战不可执行的原则。不可执行的原则只是你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愿望或希望,却被转化成了你的预期或要求。这个愿望可以是关于爱、安全、身体健康、友谊、忠诚、金钱或者好成绩的。没有人总会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因此别人经常会打破我们的原则。当我们努力去执行这些原则,而不是去挑战它们时,我们便犯下了错误。这一错误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让别人遵从他们的不可执行的原则。这些人抱怨他们改变不了的事。他们一直感到愤怒和不满,而没有认识到他们应该更清晰地思考。一旦你学会了如何去挑战你的不可执行的原则,你就会明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要比让别人遵从这些原则容易得多。
挑战不可执行的原则有六个简单的步骤。
第一步是认清你什么时候是烦恼的,承认自己此时此刻正感到烦心。请记住,挑战不可执行的原则的第一步,是承认你现在心烦意乱,而不是昨天。如果心烦意乱是当下的,那么你所坚持的不可执行的原则也必定是当下的。
第二步是认识到你的心烦意乱不仅是因为你的境遇,也因为你无法执行一个不可执行的原则。
第三步是坚定信念,去挑战那些不可执行的原则,正是它们导致了我们如此痛苦。这意味着,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改变思考方式上,而不是导致我们心烦意乱的那个人身上。
第四步是去发现不可执行的原则。这一步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多了。要发现自己的不可执行的原则,你应该扪心自问:我有没有要求别人待我更好一点?我有没有要求自己的过去比实际情形更好一些?我有没有要求自己的生活比实际情形更容易一些,或者比实际情形更公平一些?如果你发现自己以上面任何一种方式在思考的话,你就有不可执行的原则了。当我们没有力量让我们希望的事发生时,我们便因此而受苦。当我们努力去执行这些原则时,我们会越来越感到无助。最重要的是,当我们感到无助、愤怒或心烦意乱时,我们便知道自己正在试图执行不可执行的原则了。我们知道我们可以结束这一切,让自己少受些苦。当你没有力量让事情以某种方式发生时,还坚持自己的要求就是愚蠢。
第五步随着第四步自然而至。在认识到自己的不可执行的原则之后,从思想中完成这样的改变:从“要求”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转变为“希望”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第六步应该注意到如下变化:当你期盼或希望事物的发展如你所愿时,然后你的思路就更加清晰了,你也感到更平静了。
今天的雄安,昔日的“三关”,这片土地上发生过许多我们从小就听过的故事。而孟德明在阅读与行走之中,对这些故事的真相进行了一一探秘与揭示。欢迎阅读《秘境三关》。——编者
一、今日雄安,昔日“三关”
2017年4月1日,这个日期,注定是个纪元性节点——这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在白洋淀一带的雄县、安新、容城设立雄安新区,其定位意义深远:作为政治中心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区,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至此,“雄安”这个地理新坐标引起世人的关注。雄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除了憧憬,我们还要回头看,还应追寻它走过的历史脉络,为这片土地寻找文化之根。这是舍我其谁的职责。笔者多年关注冀中平原,探究它的文化表征,沿着脉络慢慢上溯,终于,笔者的注意力在千年前,徘徊,顿足。我寻到一个雄安新区自一千年前至今清晰的发展走势:从五代十国、宋代“三关”的军事对峙、战备防御及边贸往来的边界时期,而后是雄州一线的城镇化时期。以此推演,才会走进如今雄安新区的大都市化格局,时代不断演变,历史轨迹稳步迈进。
笔者试图上溯一千年,探寻雄安一带宋辽时期几次重大变革,以托举着杨家将迷离传说的秘境“三关”为切入点,打开一个个重要历史文化符号,诸如雍熙北伐、澶渊盟约、“地下长城”古战道,等等。
一千多年前,是五代十国和宋代。从那时起,这里就有个神秘的称呼——三关。谁知随着岁月的打磨,由它竟衍生出数不尽的故事,尤其是诸多关于杨家将的神奇演义。而其真实面目已经变得扑朔迷离,面目皆非。
历史学家心中总会牢记一句口号:事实只有一个。对于千年前宋辽边界的“三关”,据我所知,由于以前史料占有不足,出现过多种版本。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中对“三关”解说得很清楚:即“淤口关、瓦桥关、益津关。在今河北雄县、霸县一带”。即使在宋辽时期,河北平原也出现过许多关隘,而形成组合式三关的,无疑非以上三个莫属。
沿着这样的指向走下去,我们得出了宋辽时期的几个数字: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005年1月宋辽澶渊之盟签署,三关一带的南北对峙是45年,从1005年到1127年北宋灭亡,宋辽两国在三关一线的友好往来和经济贸易期是122年。二者加在一起的时间就是沿白沟河一线冀中地区的三关战火经历和边关和平共处经历。总的来说,这一带总的趋势是由战争到和平,和平多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