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家长不重视 7岁男孩全身长满白癜风 成都博润医院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7-31 23:41:08
直到清末民初,包括天津女性在内的中国绝大多数女性依旧梳着发髻,或横或竖。辛亥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中西文化理念碰撞、交融,津城青年女子敢为一头乌发标新立异了,刘海儿、短发、波浪发等随之涌现,成为时尚潮流。
 
时髦姑娘爱刘海儿
 
甩掉封建枷锁的束缚,有的天津时髦姑娘虽然还梳着髻,但在额前悄然多出了一绺短发,这就是后来津人俗称的前刘海儿。追根溯源,或许在古代雏发覆额的造型中可找到它的影子。也有人说刘海儿最早流行于江南,肇始于1920年前后的上海,当时的青楼女子为标新立异引人注意,除了脑后的髻之外,特意在额前留出一簇头发,精心梳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码头,对南来北上的生活新理念吸纳尤快,刘海儿发在本地年轻女子中流传开来。爱美心理又让她们将刘海儿不断美化,于是乎,式样不同的一字式、垂钓式、燕尾式、满天星式等相继出现。
 
所谓一字式,就是在额前留出长约两寸的头发,剪齐,一般长及眉毛,天津小孩多爱留此样,又称“童花头”。垂钓式也叫垂丝式,额发剪成半个椭圆形,好似新月垂挂眉宇。起初,垂钓刘海儿比较短,后来逐渐加长,尤其受到“求招眼”的女子的青睐。燕尾式呢?额发与鬓发合一,额发从中间分开,然后弯成弧月形,再左右归拢到耳后,两片半月形额发像燕子尾巴。也有人说此发型早先流行于日本,后来传到中国沿海,传到天津,所以类似刘海儿又叫“东洋式刘海儿”。再说满天星式,它较短,若有若无的样子,喜欢的人相对不多。姑娘们额头的刘海儿各呈美韵,天津有人称之为“美人髦”。
 
剪短发与爱司头
 
辛亥新风吹,男人纷纷剪去辫子,女人头上的发髻也散落了。当时有文人描述女子发型:“人人发样最难齐,或仿东洋或仿西;还有一般朝后刷,自夸我不落恒蹊。”这里的“不落恒蹊”即不因循守旧、不落俗套。有些天津姑娘在脑后梳起大辫子,旋即流行起来,此发型特别受到女学生的喜欢。进而,简单朴素的辫子也翻新花样,比如在辫梢上编入各色丝绸、丝线做的辫穗,长长地垂在身后,既漂亮又灵动。
 
五四运动至20年代中期,女性接受着新文化启蒙,活得更加自我,加之受外国电影影响,兴起女子剪发风。率先尝试的是演艺圈,还有必须赶时髦的交际花。那时女子剪短发不同于今天所说的超短,而是相对旧有的长而言,短发一般也要留到肩膀。天津思想进步的女学生、女知识分子呢?有些人已不愿每天在梳辫上花费更多时间,所以加入到短发阵营中。与此同时,天津的头饰也多了起来,短发女子爱用缎带、发箍把头发束起来,显得既精神又漂亮。
 
然而,旧思想的退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泥古的卫道士眼中,女子剪发被视为失节、反传统,岂能任由发展,于是一些地方相继颁布禁剪短发令。在天津,女子剪发似乎也成为一时的热门问题,坊间议论纷纷,报纸上的相关文章、讨论不断出现。但无论如何,生活时尚仍在快步前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津城爱美女子的发型不断变化,还出现了发髻下坠式样,又衍生出S形发髻,俗称“爱司头”。爱司头也是从江浙传来,是将脑后秀发用发夹固定成S状髻,有竖直S形、横式S形,前者也称桃子髻,后者又叫如意髻。爱司头风靡民国时期的江浙沪,在津流行度相对一般。
 
淑媛最爱烫波浪
 
尽管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就有外国人在上海、天津租界里引进了新式西洋电烫发机器,但敢于吃螃蟹的女子毕竟是极少数,一是价格贵,要二十元大洋左右;二是需要勇气,几十条电线连到头上好似受刑。
 
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电影在我国沿海城市热映,摩登女郎纷纷效仿片中女星的发型,如此一来,电烫逐渐风行。翻看当年天津报纸上的广告,抛媚眼的甜笑美女跃然纸上,不消说,她们多有共同的特点——烫着波浪卷发,眉目传情。这是催化流行的又一因素。
 
位于天津法租界30号路(今哈尔滨道)蓬莱春饭店西侧的一乐也理发厅清雅整洁,特别请来上海“手艺精巧”的名师主理,希望“高尚摩登士女尽兴而来”。当年的时髦电烫分为新式、老式,新式价钱八元大洋,老式的六元大洋,相当于三四袋面粉钱。而老式火烫、水烫只要八角钱,可问津的年轻人寥寥。绿牌电车道(今滨江道)上的中山理发馆是1929年开办的,随后也引进电烫发机,1934年店庆时促销大优惠,新式电烫不仅比别人家便宜两元,还承诺保好八个月。法租界25号路(今辽宁路)上的紫罗兰理发店也有电烫业务,标榜的花样可不少,什么长波浪、中长波浪、油条卷、反翘式,让人目不暇接。大法国路(今解放北路)的明星理发店也有趣,同行广告上常画个美人图,但明星理发店不同,它是将自家的“烫发专家张文海”英俊小生肖像张示出来。想必这美发师名气不小。
 
鉴于胆小女子害怕电线连头发的情况,仙宫理发店在1934年广而告之,说新引进了两台德国西门子的先进烫发机,新机有保险功能,可自动开闭电源,并由在海外从业多年的林广韩操作,号称“中外无匹”。
 
有些天津交际花时常去应酬,跳舞或出席饭局,事先要去做头发,于是有的人包月,可随时去店里打理换花样。烫发之于普通女子,更希望波浪发能大方、持久。即便是花不起电烫钱的妇女,也在家里烧热老式火钳卷出波浪,再穿上半新不旧的衣服,照样挺漂亮。
 
其实,女人烫发并非一帆风顺,各地一些军政官员、权贵们对此早就反感,只是考虑当时整体的大环境,不便站出来公开说罢了。恰在1934年,以礼义廉耻教化为中心思想的新生活(国民教育)运动在南北掀起,这也犹如朝波浪发上泼了一盆冷水。1935年1月《禁妇女烫发,以重卫生》通电全国,此后不久又有《关于禁止妇女剪发烫发及禁止军人与无发髻女子结婚》的命令,一时间舆论哗然,天津、上海、南京、北平、广州、重庆等地的新女性们纷纷站出来反对。天津市民也在《大公报》上读到了宋美龄的答记者问,她说禁止烫发是鉴于“近年以来我国妇女生活行为多浪漫不羁,影响国家民族复兴之前途极为巨大,深觉有彻底改革之必要,务使我国妇女能崇尚朴素,保持固有之美德”。
 
禁止烫发的命令,在天津民间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有的烫发女子想了一些办法弄直头发,甚至连熨斗都用上了,不免让人啼笑皆非。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官方似无更多精力顾及烫发等琐事了。
 
理发馆求新趋时
 
毋庸置疑,女界流行生活为理发馆的开办与生意带来利好空间。据1934年末天津市市志编纂处编的《天津市概要》显示,当时知名的理发馆有白宫(大经路,后中山路)、乌孚满(特一区,原德租界)、渡边(日租界)、中原(中原公司)、老鸿云(法租界)、一乐也(法租界)、紫罗兰(惠中饭店)、仙宫(基泰大楼)、永记(梨栈)、中山(绿牌电车道)、南京(天增里)、顾林祺(英租界中街)等。当时,津地理发馆的设备与技术皆向一流看齐,有不少商号门面装修气派,房间整洁卫生。各家为选聘一流理发师也不惜花费,为女士们带来了最新潮的发式。
 
仙宫理发馆堪称当时津城最时髦的美发场所,其理发用具皆为进口高档货,有座椅十二张,还专门为小孩准备了童椅。仙宫使用电推剪(时称电机剪发)理发“在华北实为创见,所用电风干发机亦绝无仅有”。理发、洁面最重卫生,仙宫特备消毒设备,用过的器具、毛巾等都会消毒。店中的理发师多来自沿海大城市,或有海外学习经历,手艺高超。1929年1月报上一则小文介绍,仙宫有个烫发师叫徐省三,能讲英俄德意四国语言,可为中外顾客提供最周到的服务。除了剪发、烫发,在仙宫还可染发,店中备有各色进口染发剂,自家宣传能将白发、红发染黑,将黑发染金,保证永不褪色且不伤头发与头皮。仙宫曾长期在《北洋画报》发布广告,有时还刊出女子新发型照片吸引读者。
 
1929年5月,婉容曾到仙宫剪发。1930年10月,黎锦晖夫妇率上海明月社来津演出,王人美、黎莉莉、王润琴、胡笳等明星在演出之余也到仙宫美发。这些随即成为报纸上的花边新闻。
 
仙宫的竞争对手来了。天津南派美发业(北派以宝坻、宁河人为主)的代表南京理发店1934年8月在天增里隆重开业。楼宇气派,家具陈设摩登,其规模之大称雄于当年华北。开业之际,多家媒体予以图文并茂的报道,电烫发热潮再度升温。南京理发店引进的电烫机(带安全保险)、卧椅洗头器等都是国外最新款,店内有近二十名理发师、十二张座椅。这里的新式电烫价格虽比市价高出两元,但理发师手艺一流,还额外赠送来美发的顾客一个电动刷头,便于她们在家打理头发。南京理发店一时间成为天津中上层人士尤其是名流女子乐往之所。后来,该店也一直是引领天津理发业的先锋。
 
女娇颜美丽超群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漂亮姐儿不仅烫发染发好靓衣,对西洋美容术也颇为青睐。津城美容所遂接连开设。
 
英租界海大道(今大沽北路)有家美容及化妆品研究部,称名利社,聘留洋归来的高级技师自制化妆品、香皂,兼售欧美佳货,表示欢迎美女名媛来店做美容且试用化妆品。1932年4月该号发布广告称,可按每人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配制加工,这类服务在当时实属新潮。还有的美容室附设在大药房内,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宝耳药房里便有一家。技师毕业于美国旧金山的一所美容学院,可采用最新西式无痛手术为女士消除皱纹、雀斑等,用光波、冷敷等手段让皮肤光润,青春不老。
 
同在英租界中街的顾林祺美容室的主人顾林祺毕业于法国巴黎专业院校,手艺高超,当时在津发布广告说,“可保容颜娇嫩美丽超群,专治容颜丑陋及面部一切不雅之疾”,同时专卖巴黎名贵化妆品。1932年仙宫理发馆也附设美容室并聘德国技师主持,且配翻译一名,“摩登女士往试者甚众,咸称赞外国女技师之手术精妙”。
 
利顺德饭店内曾有美国人开办的好莱坞美容化妆品公司,自誉“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素仰慕”。1931年11月2日至8日,这家公司在利顺德、大华饭店接连进行了七场化妆美容表演,当然也是为了做口碑推销化妆品。
 
这信息似乎也被天津名报人冯武越的夫人赵绛雪注意到,1931年12月间,她邀请好莱坞公司的美容师到梁姓朋友家专门进行化妆表演,颇似小沙龙。美容师带了三四十种化妆品,油膏粉露一应俱全,点唇、画眉、勾眼各尽其妙,在场女士无不容光焕发,娇艳百般。买卖两厢似乎都意犹未尽,1932年开年迎新春之际,好莱坞公司的西摩太太再到大华饭店表演。此人口才甚佳,结合各种化妆品(仅胭脂就有七八种)讲解展示美容新技巧、新效果,为女宾们描眉打脸试用,让来宾欲罢不能。这些化妆品当然不便宜,“一容半年之美,须费三四十金也”,真应了“美人一身香,穷汉半年粮”的俗话。
 
美发、美容与梳妆是流行生活的热点,许多烟草公司为促销,香烟牌子小广告也瞄准了女子时尚美,比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花旗公司、华成公司、魏氏兄弟公司等发行过《服饰与发型》《新潮发型》《时装女郎》《新潮女性》等题材的香烟牌,其中不乏照片印刷版的高档大画片,这些香烟牌也曾发行于天津市场。
 
发型多变三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