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黑龙江仁芯甲状腺专科医院好不好 ST甲状腺国家标准化康复系专利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14 15:12:03
电脑前端坐、屏幕前跟读、线上小奖杯奖励……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海外华文学校为保证教学进度,纷纷开启了网络“云”课堂模式。
 
从最初摸索到进入状态,华校也逐渐感受到网络课堂的独特魅力。疫情过后,如何实现网络与学校课堂教学协同发展,也成为华校校长普遍思考的命题。
 
“此前学校没有上过网课。”意大利贝加莫华人中文学校校长张雪飞向记者介绍,从2月份开始,老师们齐心同力、不断探索研究,从“门外汉”变成了“网红主播”。
 
“师资问题一直困扰海外华校,网络课堂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她指出,网络课堂打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同时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奥地利维也纳博雅学院校长郑婕介绍说,疫情期间,学校采用了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老师也会根据网络课程,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和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
 
“直播课和动漫课广受欢迎,老师和家长们对直播课更是赞不绝口。”郑婕告诉记者,网课生动有趣,可以反复学习;孩子们听课认真、表现也很踊跃,“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答对问题拿到奖杯。”
 
“很多家庭体验到了网络教学的优势。”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校长潘丽丽也举例道,网络课程上课时间、地点灵活,家长们也免去了接送孩子的麻烦。
 
“网络教学打开了教学思路,也节省了家长的劳动和时间。”瑞士日内瓦华文教育基金会校长孙志敏告诉记者,疫情前,学校就已参与了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网络课程,动漫中文课效果很好。“学生们通过新的方式学习汉语,视野也得到大的开拓。”
 
开设网络课程本是很多华校疫情期间采取的“权宜之计”。但经此尝试,华文学校进一步认识到了网络课程的教学优势与前景,亦为疫情后华文教学开展提出了思考。
 
“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各有优势,应将其优势结合互补,优化教学资源。”张雪飞表示,疫情后,学校计划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每周内安排多次网络教学,也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中文。
 
“网络课程教育是大势所趋,但线下课堂教学也依旧是必需品。”潘丽丽认为,一定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监管系统来提高网络教学的学习成效;同时,也要借助线下课堂,让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多一些互动,更有利于学习效果。
 
“实现传统课堂与在线教学的有力互补,可以提高知识吸收率。”郑婕也说道,疫情后,学校将继续开展网课教学,同时也通过实体课堂多创造孩子们接触、交流的机会,改善教学效果。
 
“我们希望继续参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网课课程,让我们的教学更多样、有趣化、知识化。”孙志敏同时指出,也希望学校的老师能够向中国国内的优秀教师不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开拓思路,共创华文教育的未来。
 
宁夏原州区:甜蜜生活与甜蜜事业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听说六盘山里住着一群养蜂人,凭借双手勤劳致富,还带动了许多父老乡亲。我们决定,去一探究竟,看看这甜蜜的生活,甜蜜的事业。
 
来到宁夏固原市张易镇陈沟村,这是一个背靠大山的村庄。沿着村里的柏油路往山边开,进山以后就只剩一条顺着小溪纵深而进的土路。大约又走了十多分钟,才远远看到一片蜂场。
 
六盘山上植被丰富,有3600多种中草药,这里也盛产百花蜜。山下的草坪上散落着数百个蜂箱,蜂场的小帐篷里住着三位养蜂人,张秉林、梁国杰、王文明。“以前没养蜂的时候靠打工。因为我是建档立卡户,所以2015年看到扶贫对养蜂的补助政策好,就决定去陕北老刘蜂场学习养蜂。”其中最早开始养蜂的张秉林讲起养蜂致富路。
 
当时和张秉林一起养蜂的有四个人,一共养了96箱蜂,每箱建档立卡户享受500元补贴。但是尽管在陕北学习了两个月,技术还是不过关,蜂王生病幼虫病死,最后只保住了几箱蜂。到了2016年,张秉林四人没有放弃,又买了200箱蜂,繁育了400箱。这次他们有了经验,从河南买回打蜜机,这样取蜜的时候就减少了对蜜蜂的伤害,也提高了产量。经过六个月的辛苦,2016年年底以一斤100元的价格卖了420斤蜂蜜,每个人挣了三万多元。
 
看到张秉林靠着养蜂脱贫了,2019年王文明和梁国杰决定也跟着他养蜂。虽然养蜂赚钱,但是养蜂也十分辛苦。因为气候寒冷,每年冬天养蜂人都要带着蜂箱去四川广元繁蜂,开春再拉回六盘山,每年九个月都要在山里度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作换来的也是丰厚的收获。
 
梁国杰说:“2019年的政策是对养蜂10箱以上的大户,每箱补贴300元,最多可补100箱。我们三个一共养了400多箱,产了6000多斤蜂蜜。当时年底卖掉了3000斤,一个人挣了十万元。但是疫情影响,还有3000斤没有卖掉。”
 
三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脱贫之后也没忘了村里的父老乡亲。“从2016年开始,张秉林就开始带动村里的残疾人养蜂。”村主任樊小勇告诉记者,“村里有一户叫张忠信的残疾人,2016年买了24箱蜂,现在已经养到50箱了。每年在蜂场托管三个月,现在靠养蜂年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
 
从2016年带动三户残疾人,到现在带动23户残疾人、45户建档立卡户。少则养了7、8箱蜂,多的养了几十箱子,每年都在蜂场托管三个月,蜂场已经带动了42户脱贫。全村共有养蜂大户7户,带动全村86户建档立卡户,现在全村共有56户养蜂户,人均收入8000元,早已超过脱贫标准。
 
现在张秉林三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卖掉3000斤滞销的蜂蜜,他说只要疫情过去,养蜂的日子只会越过越甜,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