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西安普瑞眼科近视ICL植入术好不好 目前矫治近视的有效方法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11 18:36:19
贝多芬一共完成了九部交响曲,从“贝一”到“贝九”。比较有名的有“贝三”(《英雄》)、“贝五”(《命运》)、“贝六”(《田园》)、“贝九”(《合唱》,其中第四乐章合唱部分以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的同时,也在创作另一部交响曲,不过很快就集中精力在“贝九”上,待《欢乐颂》在舞台上唱响,贝多芬回过头来打算继续谱写另一部交响曲时,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没有了时间。
 
1827年3月18日,贝多芬在病危期间给他的音乐家朋友伊格纳兹·莫谢莱斯的信中写道,“一部交响曲已开笔谱曲,它放在我的桌子上”。八天后,3月26日晨,贝多芬永远闭上了眼睛。
 
近几十年来,不断有人尝试来续写贝多芬的“未完成交响曲”。如曼彻斯特大学音乐教授巴里·库珀,曾将贝多芬的遗谱扩充为一个乐章。1988年,曼彻斯特交响乐队曾演奏过。不过,音乐界对此多有异议,圈外知道的人也不多,影响不大。
 
后来,由德国电信公司牵头并出资的“人工智能完成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项目,名头却是极其响亮。德国电信总部位于贝多芬的故乡城市波恩,它要为波恩的文化发展做些贡献,同时也是为自己做宣传。由此组成的项目组,包括来自欧美诸国的音乐家和人工智能专家。负责人是奥地利萨尔茨堡卡拉扬研究所所长马蒂亚斯·勒德尔博士。
 
该项目组的工作自2018年年中开始。最初,工作人员为人工智能“结识”贝多芬做了大量工作。方法是,在用于训练的资料库输入选定的贝多芬的大量作品,也输入了与贝多芬同时代的作曲家的一些作品,旨在使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带有“时代色彩”。在花了项目组好几个月时间后,作曲开始了:人们在电脑里输入了贝多芬原作中的一个动机,机器就开始展现、延长这个旋律。之后,人工智能作曲的谱子就送到音乐家的手中,有了改动后,又返回电脑,如此反复多次,再开始创作下一段的音乐。当然,项目组会讨论所出现的问题,考虑算法,以及作为样板的曲目是否要有所调整……
 
2019年12月13日,五位音乐家演奏了由人工智能作曲的《第十交响曲》已完成部分,时长两分钟。本来,准备在2020年4月演出《第十交响曲》全曲,但因疫情,推迟到11月再演。全曲共两个乐章,演奏时长二十多分钟,由波恩贝多芬交响乐团演奏。
 
笔者获知上述消息后,有些想法:一是人工智能作曲的能力问题。任何事物、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难道人工智能作曲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不仅能一般地作曲,而且能极高质量地作曲,谱出可与贝多芬媲美的乐曲?不仅如此,还能如钻到贝多芬肚皮里的蛔虫似的,知道贝多芬任何时间对创作的想法,可以从容代替贝多芬完成未竟之作?贝多芬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约二百年,不要说相隔辽远的时代,就是贝多芬本人在写完一部作品之前,这部作品对他而言也还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的。如同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不仅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就算贝多芬亲自完成“贝十”,也肯定与之前的作品有区别。
 
二是必要性问题。贝多芬在57岁时过早逝世,未能完成他已开笔创作的《第十交响曲》,成为永远的、无法弥补的遗憾!写了就是写了,没写完就是没写完。实际上,贝多芬为《第十交响曲》只写下了不到30小节的乐谱。要把不到30小节的音乐拉长为一部交响曲,该注入多少音乐素材?贝多芬想完成“贝十”而没有完成,类似这样的缺憾,在音乐史、美术史、文学史上大量存在。就以贝多芬本人而言,他的一大遗憾是生平只创作了一部歌剧《菲岱里奥》,许多文字记述了贝多芬极想创作另一部歌剧的愿望。那么,是否有必要根据流传下来的相关资料,为贝多芬再创作一部歌剧?在音乐界,莫扎特、肖邦三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柴可夫斯基虽活到五十多岁,但他是猝死,他们都因有着未完成的创作设想,而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而那些他们愿望中的作品,则永远保持着未完成的状态。
 
另外,倘若看到自己仅仅开了一个头,在整部作品中自己的创作仅占很小一部分的这个《第十交响曲》,被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心高气傲的贝多芬会同意这种掠人之美(“掠机器之美”)的做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