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TTT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四川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迎来首批住户啦!
该安置点位于昭觉县城附近的城北乡谷都村、城北乡普提村等村,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3900余户18000余人。搬迁群众来自全县28个乡镇、92个边远山村,计划用5天左右时间全部搬迁入住。
10日首批入住的517户村民,分别来自昭觉县7个乡、25个村,将分别住进4个安置点。其中,2号安置点当日入住人数最多,为268户。
川报观察也对老乡们喜提新房进行了直播,点击“阅读原文”回顾。
急着搬新家,他7点就来了,还带了两根绳子
在2号安置点门口,今年56岁、身穿民族服装、带着帽子、挎着皮包的某色古子,和老伴儿阿西果果,兴奋而略带焦急地等待着。
为了尽快住进新家,他们今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了,步行到乡上,又花15元坐面包车,于早上7点过就到了安置点门口。
“喂,村长,你们到哪里了?”他掏出黑色手机,又一次拨通库依乡各莫井村村委会主任阿的有哈的电话。为帮村民减轻负担,乡上、村里组织了车队,帮助今天的搬迁村民统一运输家具。
比家具早到的某色古子,轻装上阵,就只背了一个红黑色双肩包。包中除了新买的5双拖鞋,一把剪树枝的剪刀,还有两根大小不一的绳子。
带绳子来干什么?莫色古子说,因为他们分到的新房在4楼,这次搬家家具多,有电视、衣柜、沙发、洗衣机等等,待家具送到后,用这两根绳子绑着背上去。
“这两根绳子,在我的肩上,勒了一年多了。”他说,他家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共5人几十年来挤住在山上几十平方米的土房子里,经济拮据,砍柴、收庄稼都靠绳子背。
“现在住进城里,就不再需要经常用绳子了。”莫色古子高兴地说,如今日子越过越好,儿女都在成都读书。搬进新家后,他打算把山上最后一批庄稼收获了,就和老伴儿在城里找一份工作,“以后孩子们放假回来,就在新家团聚咯!”
第一户领钥匙贫困老乡:这是一把打开好日子大门的钥匙
在当日首批入住该安置点的268户村民中,金曲乡尔古村的村民热口克古第一个拿到钥匙。
金曲乡尔古村离县城有60多公里,为了早点领到钥匙,热口克古兴奋地睡不着觉,一大早就起床,和妻子一起赶车,奔向安置点。
把钥匙捧在手心,热口克古翻来覆去地看,激动地用手摩挲着。在他看来,这不是普通的钥匙,而是一把打开好日子大门的钥匙。
第一个拿钥匙,热口克古还想头一个感受下新房,在工作人员引路下,几乎是一路小跑“冲”向新家。
他的新家位于二号安置点33栋2单元11号,很快就将住进一家7口人。
小心翼翼推开房门,热口克古眼前一亮:新房面积100平方米,三室两厅,有两个阳台,空气对流和采光都很好,卫生间也很宽敞。“没想到装修得这么漂亮,真是太安逸了!”热口克古夫妻俩充满惊喜。
一切都是新的,拧一拧水龙头,小心翼翼摁下墙上的电源开关,从山头到城头,从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到崭新的楼房,热口克古和妻子兴奋眼神里,又透露出一点“陌生”。“电表在哪儿?水龙头咋个开?……”追着领他们进家的工作人员,热口克古像个小学生一样,不停地问。
领到钥匙的老乡迫不及待查看自己的新房
搬进这样“高大上”的新家,再对比之前的苦日子,热口克古感慨万千。
尔古村道县城有60多公里,热口克古以前走路要5个多小时,现在坐车也要1个多小时。
“过去都是靠天吃饭。”热口克古家在老家山上种了3亩多土地,都是荞麦、玉米、土豆,只够吃。全家7口人,挤住在几十平方米的土坯房里,透风漏雨,苦不堪言。
这些年,全家主要靠热口克古东奔西走,到青海、广东打工,补贴家用,一年到头,全家人难得团聚几次。
“搬进新家,穷日子熬到头啦!”热口克古说。
他向记者描述自己的新未来:5个孩子已经都在县城读书,过几天家具搬来后,就可以正式住进新家了,“下半年,我就在县城找个工作干,工地上也行、厂里面也行,全家人在一起,过上好日子!”
除了今天搬迁的老乡,
备受关注的“悬崖村”村民也要搬家了。
据川报观察记者了解,
本轮搬迁,“悬崖村”84户老乡将在5月12日搬新家,
大家已经在收拾东西了。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20-05-11/12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