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是嫦娥四号搭载的唯一一个来自民间的载荷,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2019年1月3日23:18分载荷加电开机,主相机启动开始拍照。23:48分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发射场等待发射两个月以及太空飞行近一个月的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2019年1月5日晚8点,地面接收数据显示,载荷内已经有种子发育为胚根。GGG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在昼夜温差300多摄氏度的月球上培育植物嫩芽,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小生物舱满载着地球人的关注,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科普载荷副本,地面对比实验舱
舱内结构分为上层生物舱和下层的设备舱,在生物舱塑料方格下面压着的棕色颗粒就是以蛭石为主料的替代土壤,里面有序埋着一些地球上植物的种子。因为“罐子”内部资源有限,要求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
在战胜九死还魂草、蚕宝宝、仙人掌、小乌龟、蜜蜂、小麦、菊花等上百个选手后,马铃薯、油菜与棉花成为入选明星,它们构成的“粮棉油”体系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微型植物拟南芥和微型动物果蝇也一同入选,它们生长发育非常快、生命周期短,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示完整的生命过程,便于研究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规律,是科学家们最爱的研究对象,因而也得以入选。
它们按特定阵列被埋在小罐子上层的生物舱,微生物酵母因为既可作为果蝇的食物又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因而也被选中。
在这个微型生态系统当中,植物是生产者,负责生产氧气和食物;消费者则是果蝇,它与分解者酵母一起通过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此外,酵母可以分解植物和果蝇废弃物而生长,也能作为果蝇的食物。
为了防止在飞行过程中土壤失重、四处散落,科研团队选用了真空刺绣、立体刺绣工艺里一种叫做“水溶棉”的材料。只要水一浇上去,30秒内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它成为覆盖土壤的最佳材料。
生物舱在地面组装合盖过程中,所有生物装载操作均在严格无菌环境的超净工作台中进行,确保全过程无生物污染。
2019年1月7日上午10点左右,下传的照片显示:荒芜的月球环境下生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截至2019年1月12日,地面对照实验罐体内已陆续发现棉花、油菜种子萌发,且长势良好,可观察到嫩绿的子叶。开放环境下对比实验,也可见油菜、棉花和马铃薯种子萌芽,幼苗呈茂盛生长趋势。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月面注水进行发芽和生长实验以后,经过9天时间进入月夜期。2019年1月12日20:03:34地面发送了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断电指令,载荷正常关机。载荷内部在月夜温度零下52℃的情况下,所携带的六种生物结束本次科普试验使命,处于冷冻状态。待下一个月昼期温度上升后,在全封闭状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六种生物将被慢慢分解成无害的有机物,并将被永久封存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部。
从开机至断电,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主副相机累计拍照34次,下传照片170多幅。
科普载荷嫦娥四号搭载正样
以前科学家在空间站以及其他航天器上开展过多次生物试验,但在月球上还从未有过。虽然最初设计者们希望在这里能绽放月球上的第一朵鲜花,然而,科学试验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性——根据落月后着陆器回传数据显示,小罐子里面温度比预想要高,达到36、7度,温度过高并不利于种子的发育,尤其是像拟南芥这样的植物。虽然大家期待的拟南芥没有如期开花,但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需要我们不断探寻。
箭头所指为科普载荷在嫦娥四号着陆器上的位置
《飞向月球》
播出时间:5月1日-5月5日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