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两个宰相的故事
吕端做事深谋远虑,非一般人可比。太宗准备收回夏州之地,惹得西夏首领李继迁起来反抗。李继迁一战之下大败,其老母和妻子没来得及带走,做了宋军俘虏。宋太宗准备将李母杀了。他找来寇准商量,寇准也赞成太宗的主意。吕端听后,感觉不妥。
他说,自古做大事的人,是顾不了亲人的,汉高祖为打天下,父亲、妻子、儿女都丢弃了。看见太宗不说话,吕端追问:“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感觉有道理,忙问怎么办。吕端说好好养着老人,让李继迁对反叛行为有所顾忌。太宗按其建议去做,在李继迁母亲老死后,李继迁不久也死了。果然,李继迁儿子李德明念及没杀他祖母,后来选择了归降。人们都佩服吕端的远见。宋真宗继位时,吕端年岁渐大,宋真宗却非常尊重吕端,一些基本的大政策略仍延续着他的基调。尤其是宋真宗亲征澶州城,在取得优势的情况下与辽国求和,签订盟约,不得不说这是吕端“沉稳、识大体”施行怀柔政策的最好结局。宋真宗登基三年后,吕端辞世,朝廷追赠司空,谥号“正惠”。
辽国宰相韩延徽也是安次人,辽国开国功臣,岁数比吕端要大些。身为汉人的韩延徽能在北国走上高位,全凭他的忠心与执政水平。《契丹国志》记载:“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这时契丹人也走向强盛,横扫北方,占有广袤的疆土,韩延徽劳苦功高。
在进攻党项、室韦,征服各部落的战争中,韩延徽善于筹划,深得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的信任。针对汉人定居农耕的生活方式,韩延徽建议阿保机建城郭,大力倡导“胡汉分治”,提出分治制度: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区别对待,让界内的汉人生活稳定下来。辽世宗耶律阮称帝时,韩延徽升任南府宰相,他渐渐让汉人的文官制度进入草原地区。
身为汉人,早年韩延徽十分怀念家乡,常作诗以寄托心意。有次,他趁出使机会,偷偷逃回河北老家安次,探视一番后又回到契丹。阿保机问他为何要回去,韩延徽回答:“忘掉亲人是不孝,抛弃君王是不忠。我虽然逃回去,但心中想着陛下,所以又回来了。”阿保机听后很高兴,还赐他名字为“匣列”(复来的意思),让他参与朝政。
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出戏《四郎探母》,多年身落北国的杨四郎对公主指天起誓:“宋营虽然路途远,快马加鞭一夜还。”
如此看来,宋辽交界地的安次,一半为北国,一半是宋地,边界百姓当时即处于这样的环境,他们厌倦硝烟,心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