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只有战友和同窗才能发展成真正的朋友;像单位的同事,一旦跳槽,前同事就好比前任,从前再好,相见不如怀念,更多的还是再见——再也不见。
比如我跟陈女士,十年同事非寻常,那真是慢慢建立起来的友谊并经过时间检验的。但是,各自离职后,我们也只是偶有联系,很少见面。责任在我。下了班之后,我一般就是超低空飞行或在云端之上,常常处于失联状态,你的雷达几乎扫描不到我,无法定位我的经纬度。即使你给我打电话,多半也没人应答——对不起,你呼叫的本尊不在服务区。
所以,这次她通过我们单位的客服投诉电话捕捉到我。接通电话后,双方打情骂俏一会儿——实在也没正事可聊,见面就更没必要。她报告刚碰到的以前的同事,姓啥名谁,问我记不记得。不好意思,我脑子硬盘不够,容量有限,只能保存一份最新人事花名册,那些前同事,哪怕是我自己面试招聘的,也自动删除了。她便抱怨,等你来联系,黄花菜都凉了;我们部门(指以前的)多久没聚了,怎么当老大的你?对不起,我就是那种情感被动型的,从来没主动联系过人,连谈恋爱都是被动地等(所以一个人单身是有原因的)。而且,我不当大哥好多年,大家还是相忘于江湖吧——彼此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说明大家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否则看热搜就知道了。
再说了,我又不是做微商代理的,非得隔三差五大张旗鼓盛装聚会?美其名曰“团建”,其实就是显摆赚钱喜欢享受。咱就是正常上班族,普通工薪阶层,没必要加班做“三陪”,陪吃陪聊陪笑,还得把耳朵贡献出来给人当垃圾桶用——人家也不做垃圾分类就往你这儿倒,苦水也是放射性有害物质呢!
两情相悦、志趣相投的见面才是聚会,否则就是尬坐一处,那叫应酬。工作中,有些应酬是难免的,也是你所拿工资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可生活中,何必还要虚情假意地应酬?
有些职场精英成功人士,把这种无聊的应酬上升为社会交际或人际交往,认为关系就是一种资源,足以盘活你的人生。他们忘了告诉你,维护关系的成本是多少,投资回报率如何——时间成本、身体本钱更宝贵啊!他们把不爱交际不喜来往的人归为性格内向,好像人格有缺陷似的,无可救药——说得我都自卑起来,怀疑人生。我三叔一直把我当反面教材,反复向我姐投诉,说他到厦门给他儿子带小孩时,我一直不去找他。有一次,他都到我家门口了,我开门说一声没空就关门了,门都没让他进。我姐一直为我辩护,然后向我求证。多年前的事,我哪记得!我倒是希望我能做出这么酷的事——那不是张爱玲才做得出来的吗?可惜我没这么大牌,也没这么有个性。我记得的是,我们老家有人上学在厦门中转或来厦门求医,一个电话,我连人和名都对应不上,就得在家贵宾接待——我最大的缺点是不会拒绝,弄得自己尴尬。
有一次,参加全国十大讲师柳青的沟通培训课程,发现他并不像其他培训师那样,课间休息时找学员聊天,侃侃而谈。他说没事为什么要找人聊天,沟通不是聊天。他说他平时下班后,就喜欢在家看电视,选择喜欢的频道,无人打扰,是最好的放松。
于我心有戚戚焉!下班后为什么一定要找人见面聊天?关系的好坏,并不在于相处的远近和见面的次数。最纯粹的关系,应该是神交。我不相信你跟我说了一晚上的话,把你的故事讲一遍,能像电视剧一样令我喜悲不已。我也不相信我跟你说了一晚上的话,把我的烦恼都讲出来了,就雨霁天晴,烟消云散。既然聊不出效果,那就是无聊——别跟我说见面聊天是情感交流,都5G时代了,还非得见面才能交流?更重要的是,我的生活平淡,工作平常,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没有花田喜事与人分享,亦无杞人之忧需人分担。我很高兴,也很自豪,我已到了无欲无求的人生阶段:既不想升官,亦不想发财,更无子女上学的问题,或者要找人借钱。要不然,还真的必须不时约人出来坐坐,努力维护这现实的私人关系;否则,哪好意思突然开口啊。
因此,我下班回家都走直达线路:闭门谢客,给自己做饭,浇花,追剧,看书,听音乐——我收藏夹里还有一堆电影没看呢!非诚勿扰,周末更忙,还得家务劳动。就算我外甥住我楼上,周末开车叫我出去玩,我也很少参加。凑什么热闹啊,人家是家有神兽,周末非得放出笼去,我们上班做牛做马的,周末且得回栏歇息。真的,有事上班时间call我,下班后求放过;让我独自清静,就是对我的友好,甚至是仁慈。
我听过最搞笑的约见理由就是:“你一个人在家多无聊啊!”就凭这句,我们就不在一个精神层面,敬而远之实乃明智之举。我已习惯一个人生活,引用一下泰戈尔的那句诗:“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或者,下一句:“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其实,各自安好,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