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关注。其中,如何检测出个体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成为关键点。通过“《理解未来》科学讲座:病毒与人类健康-专题科普”项目,北京大学教授黄岩谊向记者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实验室检测。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提到核酸检测,黄岩谊告诉记者,目前大多采用咽拭子取样,很多人觉得非常痛苦,难以配合,“我曾经尝试过咽拭子取样,不是因为新冠病毒,而是有一次感冒,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做咽拭子取样,确实不是那么舒服。但是,如果真的要取样,通常情况下是怀疑感染了新冠病毒,无论如何你要忍着,因为目前看来鼻咽拭子是最容易取,也最稳定的样本来源。在唾液取样真的被接受和证明可行之前,这是最好的办法。”他补充道,其实还有比这种更难受的取样方法,患者肯定更不想尝试。
目前,在我国有效防控的基础上,因为采样而造成交叉感染的概率非常低。黄岩谊表示,现在各个采样点已经没有聚集情况,人与人之间隔的很开,所以在采样过程中被感染的比例是很低的,不用为小概率的感染而担心。
对于能否从患者的血浆游离DNA中鉴定出病毒来源的特定的核酸片断,他认为从原理上讲是有可能的。但是根据一线专家们的观点,大概只有重症的早期才比较容易从血中看到核酸的基因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足够量的病毒流到血液里。所以这可能从原则上是可以的,但是实际操作上可能只有特定的时间段才能检测到。
黄岩谊认为,理论上讲还会有试剂盒检测遭遇变异病毒的可能。但是,当前我国设计的这些位点检测到的结果都较为稳定,不是发生突变的高频区域,从目前为止实际操作的结果来看还不错。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证明,目前看还好。
纵观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核酸测序方法基本不应用到临床上或者防控上,黄岩谊认为,一方面是成本确实较高,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各种步骤比较多,检测需要花费的材料成本也高。核酸检测本身可能不比现在的RT-PCR技术方法有更好的优势,但是它有一个好处,核酸检测做不出来,又有足够的其他证据怀疑可能有病毒感染的时候,不妨在特定采样之后,用测序方法看一下是否还有其它地方有病毒片断,也许是因为样品量太少被掩盖了。
面对突发传染病,如何权衡检测的精确度和检测速度往往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黄岩谊表示,论文里绝大多数的快速检测方法实际上也都是可以实现的,原理上并没有错。但是能不能真正用到现场?可能还差一步,没有经过严格的评价。实际过程中有一些步骤可能过不去,比如稳定性不够好。一个方法的好坏并不取决于一次实验最好的结果,而是由它的稳定性决定的。
“当你在实验速度和精度之间做妥协的时候,首先要保证精度,尤其对新冠病毒的检测,一定要保住精度,然后再追求速度。PCR的方法可以做得挺快,小半天的时间就拿到结果。提高速度有很多办法,比如提高通量。我觉得先保住精度是第一关键,精度没有守住,对传染性很强的病毒的检测来说是很大的问题。”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20-05-15/13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