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紧急”命令
1918年11月17日凌晨4时,哈莱姆地狱战士接到命令,要他们从孚日拔营,向东行军。亚瑟·利特尔后来回忆道,撤出战壕并朝德国前线行进是一种奇特的感觉:那里真的不再有敌军的炮火了吗?利特尔来到集合地点,时间还早,他冷得瑟瑟发抖。一个联络官提醒他,现在战争已经结束,可以生火了。
地狱战士们陆续经过一些人去楼空、受损较小的小镇,它们在不久前还是德军的驻扎地。夜里短暂休息后,他们继续向东前进。11月18日,部队抵达昂西塞姆——那里是他们在经历了战争的非人待遇后首次回到人间的地方。居民为美军的到来做了准备:房子插满旗帜,窗户上贴着威尔逊总统的照片,少女们穿上绣有花纹的阿尔萨斯传统服饰,扎着漂亮的辫子,往大街上撒花。美国大兵踩在花毯上进入这座城市,有些士兵得到了好几个月来的第一个吻。大街上挂满横幅,上面写着“共和国万岁”或“上帝赐福威尔逊总统”。
离开昂西塞姆后,利特尔来到巴尔戈小镇驻扎。隔天早上他醒来,发现一大群本地人在营地门口排起长队。“他们想干嘛?”他问勤务兵。“许可证,长官!”他惊讶地发现,阿尔萨斯人明显已习惯于德军的行事方式:他们以为现在去放牧牛群、去隔壁镇子赶集或扫墓仍需要官方的许可。利特尔这时是此地的最高长官,他让小镇的街头宣告员在11月20日那天去传达一份声明,允诺与当地居民“保持友好关系”并“提供保护”。如此,大排长龙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也就在11月20日,利特尔收到一份“紧急”命令:一位叫勒布克的法国将军给了这些美国黑人士兵一个机会,他们有望成为第一支挺进莱茵河的部队。命令上拟定的是“立即执行”,利特尔立刻行动起来。他从信任的部属里挑选人员组成一支侦查队,连晚饭都没吃就跳上马往附近的莱茵河小镇南布桑飞驰而去。这一小支队伍纵马进入沿岸森林,直奔莱茵河——它很快就将重新成为法国的东部边界。他们向一群阿尔萨斯的伐木工人问路,然而对方警告他们,现在莱茵河沿岸还有正搭乘渡船撤离的德国人。很快,“莱茵河景色壮观的奔腾河水”就在眼前。他们跳下马,纷纷握手祝贺。
直到这时,这些美国人才注意到对岸仍有一些德国残军,正沿着莱茵河往德国方向撤离。几个小时以后他们得知,另一支美军黑人部队已先于他们抵达莱茵河。因此,勒布克将军后来所夸耀的“莱茵河畔的黑色岗哨”,表扬的是另一支黑人部队的海伍德上校,而非利特尔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