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观点评论 > 正文

孙菊仙义葬李伯元 彭秀良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5-13 21:30:07
自号“老乡亲”的天津名伶孙菊仙不仅年寿高,而且性情淡泊,知人察世。《新天津报》1931年8月1日刊有一篇简短的行状,追述孙菊仙逝前情形,文曰:“前日公花月廊下,品茗自怡,夜半登床,竟灵魂渺渺无疾而长逝矣。当此离乱世代,能得此安然而善终者,孰若公哉!公年九十而二度,亦云上寿也。”说孙菊仙92岁去世,那是从中国传统年龄算法(即“虚岁”)来算的,实际上孙菊仙是在90岁上逝去的。
 
想一想,乱世中能活到90岁,确确实实算是高寿了。孙菊仙的艺术成就不必再说了,他得享高寿的原因恐怕是跟他自身的修为分不开的。不用叙述其他方面的事迹,单单举出他义葬李伯元的例子,就可看出孙菊仙义薄云天、知恩图报的高贵品格。
 
说起李伯元,可能有些读者朋友不熟悉;但若说起“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知道的人就有许多了。李伯元便是以长篇小说《官场现形记》名垂中国文学史的作家。其《官场现形记》与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伯元才思敏捷,早年得志,后半生凄惶。李伯元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只在人世间度过了40个春秋。李伯元是因积劳成疾患肺病逝于上海的。他没有子嗣,晚景凄凉。吴趼人是其好友,但李伯元去世前无力偿还吴趼人的2万元借款,吴趼人当场焚毁借据,还给了他20元的药费。
 
这么穷困潦倒的一个人,怎么会有能力安排自己的后事呢?于是,李伯元去世后,孙菊仙便独立出资安葬了他。当时的报道说:孙菊仙“慨然经纪其事,衣衾棺柩,及举丧殡厝所需,无虑数百金(当时已属巨数),概由孙伶一人解囊相助”。虽说孙菊仙晚年的收入不菲,然而拿出一笔巨资安葬一位朋友,也是足够慷慨的了。
 
那么,孙菊仙与李伯元有什么样的深交呢?这还要从孙菊仙成名沪上说起。孙菊仙初到上海,本不为人所知晓。其时,李伯元办有《繁华报》,大力为孙菊仙吹捧,甚至赞誉孙菊仙的唱功为“黄钟大吕、盛世元音”,很得上海人的钟情。顺便提一下,李伯元是晚清上海小报的创始人,在他的《繁华报》大获成功之后,上海的各种小报才纷纷仿效而生,但都没有他办的报纸发行量大。得到这样一位新闻界人物的吹捧,咱们天津人的“老乡亲”孙菊仙自然在上海戏剧界站稳了脚跟,他又如何不感激李伯元呢?
 
知恩图报是做人的本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对于孙菊仙义葬李伯元的事情,当时的报纸给出了“其风义有足多者”的评语,自是高调赞扬孙菊仙了。修为自造,砥砺自身,孙菊仙可谓风范犹存。
 
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20-05-13/13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