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底,天津曾建过两所“摊商贫民义务学校”,一所位于北开摊贩市场,一所位于南开摊贩市场。
两所学校的建立,是为解决贫苦摊贩家中子弟入学难的问题。当年,在天津的北门外、估衣街、北门西、北大关、侯家后、竹竿巷等商业繁盛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小商贩。据资料记载,到1931年,仅北门外、估衣街、北门西、北大关等处,就有一百三十七户摊贩。1929年出生于天津的著名藏书家姜德明,曾这样回忆他第一次去北开时看到的场景:“一个不大的广场,密布着各种卖艺的地摊和卖小吃的摊子。广场四周的土房子,有小戏院、说书场,唱大鼓的,演滦州皮影的,其间夹杂着小饭铺、理发馆、镶牙的、相面的、租小人书的。”这些平日里以贩卖小食品和小商品、出卖劳力养家糊口的社会弱势群体,终日在辛苦操劳中奔波,既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又没有能力让家中子弟获得更好的教育。于是,天津总商会下属的摊贩业同业公会发起了筹办“摊商贫民义务学校”的倡议。
民国年间,天津城市化进程与北方最大工商业口岸的构建同频共振,急速推进。繁华闹市区犄角旮旯无处不在的摊贩,因经营条件差、卫生无保障,成为文明隐患。为便利对摊贩的管理,同时加强同业沟通融合,协调摊贩间的利益纠纷,天津市政管理当局许可天津总商会下设了摊贩业同业公会。1929年9月,摊贩业同业公会通过天津总商会向国民政府天津市党委民训会提交申请,称会员多是贫苦小贩,“经济既困,子弟庸暇言学,英才每为湮没”,有鉴于此,会员们用家中积蓄筹集了义款,打算分别借北开摊贩市场三间房子和南开摊贩市场两间房子开办两处“摊商贫民义务学校”。其中,北开学校招生三十人,南开的那所学校招生八十人,生源皆为贫苦摊贩子弟,入学不收学费,不收课本费,笔墨等文具免费提供。申请书中呈明,学校创建的初衷是使摊贩子弟免于失学,同时培养一批“布衣精英”。与此同时,摊贩业同业公会还提出了在西广开南市建立施医诊疗所,为没钱治病的贫苦摊贩提供医疗救助的申请。
创建“摊商贫民义务学校”的动议,确实有助于发动社会力量解决贫民子弟教育难题。出于多重考虑,天津市政当局给出了“准予立案设立”的批复。正当好事将近,却遭遇建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因为学校和诊疗所的临时开办费,包括买条桌、凳子、黑板、讲台、石板、课本、笔、墨、纸、砚等的费用,共需一千二百七十四元,因义款不够无法筹措。为化解难题,摊贩业同业公会报请市政当局同意,邀请多位演员演唱义务戏两天以筹款。最终一共出售戏票四千张,每张五角,共筹到两千元。经过了一番周折后,两所“摊商贫民义务学校”正式建立。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7-28/13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