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书画展,你一定会想到如今相当普遍的大型展厅里的现代书画展。其实,这种书画展,并非我们的传统。我们的传统书画展是“雅集”式的,就像著名的兰亭雅集那样,几个文人相邀于一家,饮酒作诗,接素连丹,诗成画就之后,文友们一起欣赏品味。它基本上展示了古代文人诗意生活的一种状态。
而现代书画展,据考证是肇始于上世纪20年代,林风眠先生在北京担任国立艺专校长时,仿照巴黎艺术沙龙的形式,发起组织了“北京艺术大会”。此次展览收录了2000多件展品,第一次以不分中西的混合陈列方式展出。这是有文献记载以来,中国艺术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一次艺术大展,也可以说是所谓“国展”的开山之举。那次展览于1927年5月11日在北京国立艺专开幕,至今还不到一百年,与传统的书斋展示相比,确实够新潮,也够西化。而这样的展览方式却“出师不利”,刚刚开幕就引发极大争议,不得不半途夭折,林风眠还差点被捕入狱,随后愤然辞职……
首次展览的失败,原因固然复杂,但至少说明,这种新潮的展出形式在落地华夏之初,确实有些“水土不服”。然而,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各种书法展、国画展乃至形形色色的艺术展,早已为国人司空见惯。而且由于主流机构的长期力推,致使当今艺坛中人,似乎只知有展览,不知有雅集,传统的文人艺术形态几乎荡然无存了。
前两天,读到某书法界大佬发声,说是《书法迈向“展厅时代”,“鸿篇巨制”势不可挡》。如此说来,一旦迈进这个“展厅时代”,大凡写字画画的人,除了把作品送到主流机构被审查被检验被放行(或是相反:被扣留)之外,已经无路可走。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自古盛行的雅集式的“书斋文化”,将被这股“时代潮流”无情淘汰。如此境况,真是细思极恐。
幸好,几天后又读到另一位书界大佬的反驳文章《书法的前途是走进千家万户》——这位作者与我还有一面之缘,他就是广东省书协主席张桂光教授。张教授的观点深得我心,因为“能走进千家万户”的书法,肯定不是什么“鸿篇巨制”,百姓家里也不会欢迎那些专为展览而定制的“高大上”作品。百姓居家日常,需要的是赏心悦目,是暖日和煦,是纾解紧张情绪,是增益美学修养,而绝对不是整天价“被协裹”“被震撼”“被启示”“被训教”;况且,那些专以博人眼球为能事的所谓“书法”,以丑为美、佯狂作怪,成天刺激人的视觉神经,天长日久就会让人焦虑、紧张乃至心生病态,纵使你是大名家、高身价,谁会让你走进家门呢?相形之下,还是传统的“书斋艺术”更适宜承担这类雅俗共赏、润物无声的美学使命。
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20-05-21/13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