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以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跨越悠悠千年历史而魅力不减,钧瓷烧制艺术也在今人的传承中更加炉火纯青。从原先的柴烧、炭烧、煤烧,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液化气、天然气烧制,并使钧瓷的成品率大大提高。
在中国钧都神垕镇,有一位钧瓷人,他不仅没有“与时俱进”,还与众多窑口“背道而驰”,迷恋‘鸡窝窑’,痴情于炉钧,被文化部中国佛学文化保护发展中心主任、著名学者张胜利誉为“中国钧瓷炉钧之王”。他就是俊奇钧窑的总经理文俊奇。
文俊奇(左)与张胜利主任合影
“炉钧”是仿钧的一种,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最早称炉钧之名的,是景德镇仿烧的钧瓷,又称南方炉钧。由清末神垕创烧的一种釉色独特的钧瓷也称炉钧,又称北方炉钧。神垕炉钧是神垕镇诸多老钧瓷艺人打造的名牌,但烧制不易,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大英博物馆曾不惜重金在中国收集神垕镇的炉钧,视炉钧若宋钧。民国时期,汴京“京古斋”还有痴迷炉钧、谨防炉钧的佳话。国内收藏家视神垕炉钧为珍宝,有的还将炉钧瓷片与宋钧瓷片镶入红木四条挂屏内悉心收藏,百赏不厌。据有关资料显示,清代及民国时期,传世的神垕炉钧不过50件;上世纪50年代神垕镇生产的炉钧,其数量也不过30余件,且多在收藏家个人手中密藏。国内外拍卖行的拍价每件少的三、四万,多则20余万元。
在文俊奇家合影
2013年7月27日,受俊奇钧窑的总经理文俊奇的邀请,文化部中国佛学文化保护发展中心主任、著名学者张胜利率领钧瓷专家、企业家、新闻媒体来到文俊奇的家。在神垕镇关爷庙社区的一个小巷里,大家看到文俊奇的家院内的房子低矮老旧,但靠墙角的一座“鸡窝窑”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看似一普通农家,但这“小药铺“里有“大人参”。大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件件名贵的炉钧。这些器物,造型古朴端庄,简约大气;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窑变色彩瑰丽厚重,并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而且钧瓷表面纵横流淌的釉色和生动美妙的窑变纹路组成了各种梦幻般的画面,犹如自然天成。正如诗云:“层峦叠翠云霞飞,琼楼仙阁玉人归。不似仙境胜仙境,流连忘返使人醉。”
春夏秋冬,风霜雪雨。一年又一年,一窑又一窑。改配方,记火候,烧了砸,砸了又烧。在枯燥的重复中,文俊奇执著地坚守了10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年前开始,文俊奇烧制的炉钧已经像模像样,并吸引了北京、天津、上海、郑州、东北的钧瓷爱好者前来购买。在此基础上,文俊奇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炉钧釉的配方和烧制工艺,在不断提高成品率的同时,使器物的造型和窑变效果也越来越接近或达到了古炉钧的神韵,受到众多专家和炉钧收藏爱好者的赞誉。
张胜利主任对文俊奇守望传统,“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为钧瓷炉钧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责任编辑:秦素)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