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大业三杯酒,万丈红尘一壶茶。
滚滚红尘中的人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即便身处斗室,也像是一只陀螺,不停地旋转,无法静止。而在某些时候,放下手头一些事,约三五知己,觅一安静小屋,围桌而坐,泡几杯茶,细啜慢饮,领略一下慢生活的舒适与惬意,不失为人生一大享受。
茶有茶道,器有器道。有品位的人讲究茶道,也极重茶器。提起茶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宜兴紫砂壶,的确,紫砂壶在茶道推广方面功不可没。而钧瓷壶与紫砂陶瓷壶有所不同,钧瓷的烧制温度高,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烧变形,流釉,密封性不好等,因而相对滞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南北文化的交融,在克服各种技术瓶颈之后,钧壶便成为日用瓷艺术化的典型代表。作为实用艺术品,造型别致,湿润如玉,色彩斑斓,茶味清悠。而且,钧壶古朴淳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文人玩壶,视为“雅趣”,所以钧壶有“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的美誉。
温红远钧壶作品 《飞逸壶》
温红远钧壶作品 《凤翔壶+竹节杯》
在长期接触书画艺术界人士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点:作品本身比荣誉证书更有说服力!真正有眼光的人看重的是作品本身。套用到陶瓷界,不知行得通否?而说到钧壶作品,不得不提的是日益叫响全国的钧窑壶王温红远的钧壶系列产品。
据陶瓷美学家李伟杰介绍,温红远自幼在父亲温庆中的熏陶下学习钧瓷烧制技术,转益多师,创办窑厂,在长期的钧瓷实践与研究中,注重精细程度,讲究造型独特,追求窑变丰富,尤其是在钧壶选料配方、造型设计方面更是精益求精,以特有的眼光和干劲已在钧瓷界崭露头角,成为中国钧瓷界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著名陶瓷大师、中国艺术家联盟主席、文化长征发起人张胜利在考察红远钧窑,欣赏温红远钧壶产品后,给予高度评价,称温红远为“当代钧窑壶王”,欣然题写了“一壶倾三江,万彩耀九州”的诗联,温红远也成为文化长征隆重推出的系列艺术名家之一。
钧窑壶王温红远在创作中
瓷器作为比陶器更高等级的烧造技术产物,解决了技术难题之后,因产品物理特性和色彩的优势,应该有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甚至有可能超越紫砂。但,钧壶作为相对年轻的新品种,外人知之不多。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钧壶,收藏钧壶,当然也离不开宣传的平台。可喜的是,红远钧窑已找到了一个高端宣传平台——文化长征。温红远随文化长征上京城,下江南,“钧壶”也随之走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随着第三届京交会的开幕,钧壶凭着艺术与实用兼而有之的魅力必将走进更多高端人士的视野。因此受益的何止是红远钧窑一家?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温红远在促进钧壶产业化升级方面功不可没!
钧壶承载的不仅仅是水和茶叶,而是道与用的体现。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神垕的窑口从烧制粗笨的实用瓷到烧制精美的艺术瓷,再到烧制高档精美的实用瓷,看似一个普通的轮回,却无形中注入了不一样的内容,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类似于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温红远在追随文化长征的过程中,与诸多高人接触,也必定会从中吸取更多的文化元素和艺术风格,为钧壶的突破与创新再添薪火。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是当代钧瓷人的追求,也是钧窑壶王温红远的心声。钧壶自有大乾坤,我们期待着钧窑壶王温红远带领钧壶走出中原,走向世界!
(本文作者张帅锋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大手笔网副总编、中国艺术家联盟评论员)
(责任编辑:文博)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