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星期文库 股市行为金融学之六 处置效应 浙云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13 16:00:11
设想早在二十年前,你的家人就以每股20元与50元的价格,为你分别买进了甲乙两家公司的股票各2000股。接下来假设,两家公司股票的现价均为每股40元,这意味着你一共拥有16万元的股票资产。现在,你想卖掉一家公司的股票,以为购买新房筹措部分首付资金。那么,你会卖掉哪家公司的股票呢?
 
大量经验证据表明,绝大多数人愿意卖掉上涨的股票,即甲公司的股票,继续持有下跌的股票,即乙公司的股票。换言之,人们倾向于“售盈持亏”——卖出成功的股票,持有失败的股票。在1985年的一篇论文中,行为经济学家赫舍·谢弗里与合作者将这种倾向称为处置效应。
 
关于该效应最著名的实证研究,或许是行为金融学家泰伦斯·欧迪恩发表于1998年的一篇论文。欧迪恩追踪了一万余名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发现处置效应显著存在。他还发现,投资者为这种效应付出了代价,因为一年之后,投资者所卖出的成功股票的表现要比他们所保留的失败股票高出34%——若把这个年均34%的差异积累到一生,则会导致财富的鸿沟。
 
但是,人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不利的决定呢?其根源就在于一个被称为损失厌恶的心理学现象——面对等量的收益和损失,损失产生的负效用大约两倍于收益产生的正效用,故人们更看重损失。损失厌恶是2002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与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提出的重要概念,被认为是心理学对行为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
 
损失厌恶对处置效应给出的解释是,当你卖出上涨的股票时,你实现了盈利,而落袋为安的感觉很棒。但若你卖出下跌的股票,则会承受损失,而这感觉糟糕透顶。为了避免这种负面的感觉,你会竭力营造一种没有遭受损失的假象——只要不把那些失败的股票抛售出去,那么所有的亏损都只是所谓的浮亏,而非实实在在的亏损。当然,你更愿意认为,自己具有冒险一搏的精神——为什么不继续持有失败的股票呢?谁敢说它们不会涨起来?
 
作为股票市场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处置效应还会衍生出其他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中国学者陆蓉等人发表于2007年的一篇论文认为,公募基金的管理人员遭遇一种业绩诅咒——随着基金业绩的提高,由于处置效应,投资者不但不会追加投资,反而会赎回离场,结果使得基金规模缩小,基金管理人员所获得的管理费下降。而正是因为这种业绩诅咒,一些基金管理人员不会把全部心思放在提高业绩上,而是想方设法提升基金规模。
 
如果“售盈持亏”是错误的投资决策,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售亏持盈”就是正确的呢?答案看起来非常微妙——无论“售盈持亏”还是“售亏持盈”,均不正确。原来,正确的投资决策并不取决于股票过去的涨跌,而是应该面向未来,以对股票未来的预期收益来做出明智判断。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6-13/134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