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器物远去,精神长在 苏祖祥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13 15:33:17
江汉平原不怎么出产竹子,但篾器铺、竹货街、杂货店都有竹器卖,竹子在人们的吃、穿、住、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
 
在吃的方面,竹笋难得一见,笋衣是美味佳肴,一般是做成笋衣瘦肉酸辣汤,往往是在摆酒席的时候才能享用。在穿的方面,斗笠是常见的避雨用具。从街上的篾货铺子里买回来的斗笠通常没上油,买回来之后要用桐油上油、晾晒,这样好几个回合之后才能使用。可别小看斗笠,农民一年四季都要下地做农活,下雨的时候,斗笠、蓑衣或者塑料雨衣能遮风挡雨;天晴的时候,也可以戴斗笠遮挡阳光。《红楼梦》里林黛玉给贾宝玉戴斗笠,透出一种渔樵相知相得的归隐田园之趣,这是宝黛二人的雅人深致;然而农人却没有半点诗情画意,斗笠对他们而言,只有遮风挡雨、经久耐用的实在用途。在住的方面,有些人家建房子的时候,买不起树木做椽子,无奈之下就买便宜的竹子来代替,虽然没有树木扎实,几年之后就要更换,但也能解决一时之需。
 
在用的方面,竹子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筲箕、筷子、箸篓子、竹刷子、筛子、簸箕、竹篙子、香篮子、篓子、竹床、篾席、戽斗、钓鱼竿、扁担、草架子、箢箕、箩筐、连枷、竹扫帚……从日常起居、家用器具到劳动工具,农人们都离不开竹子:早上做饭,要用筲箕漉饭、洗菜;吃早饭,要从竹子编成的箸篓子里拿出筷子吃饭,洗刷锅碗瓢盆要用竹签扎成的竹刷子;晾晒衣服要用竹篙子;打鱼摸虾、戽坑(戽斗这种捕鱼用具也是用竹子编成的)扳罾的时候,要用篓子装鱼虾;一条经过精挑细选、反复使用过的扁担,既有韧性,又足够扎实,就像骑士与战马之间形成默契一样,会让农民们倍加珍惜;挑谷挑米,离不开扁担、箩筐——为了区分,箩筐的四面会用毛笔写上“×××用”“勤俭持家”“克勤克俭”“一九七九(年)”之类的三寸见方的字;经过轧米机轧过的米,通常要用簸箕簸扬、筛子(一种粗眼,一种细眼)筛选,以去除里面的砖子儿和灰糠;到菜园去摘菜,要用香篮子或篓子装蔬菜;夏季消暑纳凉,在没有电扇、空调的日子里,竹床、篾席就是令人艳羡的奢侈品;挑秧苗和青草,离不开草架子;挑土、挑草,离不开箢箕;打场的时候,离不开竹扫帚和连枷……这些用具都要从篾货铺子里去买,即使是小伙伴们的钓鱼竿,也是用篾货铺子买来的竹扫帚里的细竹条制成的——从竹扫帚里抽出几根大约一米长的竹子,用细麻绳紧紧密密地捆绑、接长,就可以做成一根两三米长的钓竿了。
 
农耕时代渐渐远去,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来。竹器的退场没有华丽的告别仪式,而是悄无声息地默默淡出。文明的新陈代谢本来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怀旧伤感无法挽留逝去的旧器物,也无法阻挡新器物的强势登场。然而,文学艺术却能长久保存文明的存根,竹子的艺术形象能历经时间洪流的冲刷,永远在汉语文化的载体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成为形塑民族性格的永恒记忆。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6-13/134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