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讲述抗击疫情故事举行发布会。444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北京医院院长、医疗队领队王建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前去援鄂的放射科专家进行肺部CT片的总结和研究,不光是把原来的病人、原来的片子,还有病人在别的医院拍的片子,都做了梳理。在后面治疗过程中,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随访的片子他都逐一进行筛查,经过观察和临床经验,得出判断有的病人核酸检测是阴性,但肺部病变还没有完全消失,不建议出院。
在临床救治中,北京医院医疗队发挥多学科优势,对战全新的新冠病毒,给出标准和指南。北京医院常务副院长奚桓介绍,援鄂队员中不同学科的专家结合自己日常的工作,结合新冠肺炎的情况,制定了使用抑制炎症风暴反应的抗体药物的使用标准,这是我们自己在那里制定的,而且使用标准是根据病患身上的一些炎症指标检测结果来定的,是所有科学依据的,也是有据可查的。
临床无小事,临床不教条,这些对临床救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援鄂医疗队领队最担心这件事
王建业坦言,作为领队,我最担心的是队员的安全问题,出征时我立了军令状,要把所有的队员完完整整带回来。医务人员的安全是首位的,特别是我们刚去的时候,如果一旦有医务人员出问题,这个队伍就要全军覆没的,至少短期内大家是不可能上班的,因为大家住在一个宾馆,在一个餐厅,乘坐一个电梯。
“我们的队员除了进过非典病房的8位队员以外,其他人没有进过传染病房。”王建业说,因此最关注工作上的问题,一个要考虑到怎么去防护,第二个要考虑怎么治疗。在治疗中我们要积累经验,每一个班怎么搭配,是心内科和呼吸几个专家上,还是呼吸和急救医学的上,还是内分泌科和什么科的大夫上,这个工作的问题是我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队员的身体,不光是怕交叉感染的问题,听到我的队员有一声咳嗽,我都紧张,我都会马上过去问,有没有其他不舒服,嗓子疼不疼,时间长,除了感染的问题以外,还有体其他的状况也会有,会不会有拉肚子的,会不会哪有不舒服的,年龄大一点的专家,心脏问题、血压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第三个问题,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们多数是北方人,到南方生活,伙食习惯不习惯,饭菜可口不可口,味道合适不合适,去的时候是穿着冬装,后来变成春装、夏装,衣服够不够。
第四个问题,全体队员的心理问题,精神心理问题。因为刚去的时候大家有恐惧心理,如何消除大家的恐惧,从某种意义上讲,恐惧比疫情、比病毒更可怕,因为一旦去了病房,如果恐惧,很容易职业暴露,或者职业暴露以后并没有觉察,会操作失误,更容易发生问题。开始是要消除大家的恐惧心理,到后期大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环境熟悉了,病人熟悉了,疾病熟悉了,同样要关注心理,不能有麻痹思想,不能松懈。
第五个问题,关注队员的家庭。通过在家坚守岗位的同志把队员的亲人照顾好。例如有队员的亲人心梗了,我们的大专家,院领导亲自给做支架。
抗击新冠与抗击非典有这些不同
2003年抗击过非典疫情的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许小毛介绍,2003年的非典是17年前了,那时候的防护水平、救治水平是现在没法相比的。我们当时穿的防护服,可以看到里面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当时没有N95外科口罩,戴的是两层棉布口罩。这次防护做得更加规范,流程做得很细致,装备比较齐全,较17年前大大改善,所以我们参加过非典的同事觉得现在的防护是很幸福的、有安全感。
病情不同。许小毛介绍,SARS的病例数一共5千多例,病死率6.5%左右,而新冠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是8万多,病死率大概是5.5%。当年的SARS主要病变集中在肺上,呼吸窘迫,病死率很高。新冠肺炎主要病情病变的部位除了肺部之外,实际上累及了全身的各个脏器,包括心脏,也有神经系统感染的,包括肾功能、凝血系统异常等。
救治手段方面,和17年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药物方面,有很多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另外还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和营养支持的药物,此次避免了在SARS期间使用的大剂量激素,减少了激素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投入和使用了很多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包括刚才提到的有创呼吸机、高流量、床旁血滤、ECMO技术,这是最高的生命支持技术。
救治的策略也有不同,原来SARS的病人相对比较少,我们建一些传染病医院,典型的就是北京小汤山医院,进行传染病的治疗。这次我们有包括雷神山、火神山在内的传染病医院,但是由于病人众多,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就是我们采取了方舱简易病房的策略,采取了“应收尽收”的策略,切断了传染途径,这也是此次疫情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重要决策。
和SARS还有不同的是,这次4万多医护人员全国驰援荆楚大地。难点其实也是在初期,因为新冠病人基数大,虽然我们说80%是轻症患者,但20%是危重症患者,这些危重症患者突然间大量的涌向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不够了,病床不够了,防护物资也缺乏了,造成了我们非常的被动,给我们的救治造成极大困难,这是我们在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一个难点。在SARS的时候,好像没有这种突然间暴发的情况。
4条防线让病毒那么近也那么远
为了保证医疗队每名队员的安全,北京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霞介绍,在院感防护方面,一是专门成立了院感防控的督导团队。这个团队由8个人组成,其中2人是医院感染管理处的专职人员,还有临床护士长,还有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护士。院感督导团队重点开展防护培训、工作区和生活驻地的院感管理,特别是在医务人员出入污染区,他们要对防护用品的穿脱进行一对一协助和督导,医疗队还凝练出了“三查”防护制度,即个人自查、队友互查、专职督查。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是医疗队第一时间制定了院感防护的制度。包括病房、污染区、清洁区防护的注意事项以及驻地防护的要求等,重点针对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失效、针刺伤以及医务人员在污染区发生意外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障人员的安全。而且我们医疗队的院领导不断反复的跟我们强调,医疗队员出入污染区必须双人结伴同行,一旦遇有任何不适,及时处理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也遇到过队员出现过憋气、低血糖等等情况,在应急预案的指导下也都平稳度过了。
三是从组织管理角度。一方面我们严格落实队员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测,如果队员有不舒服我们及时安排他们休息。另一方面,我们每个班次都有备班人员,一旦污染区有队员发生特殊情况,或者是有患者有紧急的抢救,我们随时都会有备班的人员顶的上去。
四是注重对队员的人文关怀。对于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一些队员,我们会格外的关注,配班时也会选择一些专业能力比较强、各方面比较强的队员跟他一起搭班。通过团队的凝聚协作,我们让所有的队员更有信心和勇气。
救治92岁老人要救急也要治缓
北京医院外科ICU副主任常志刚回忆,医疗队接诊的最大年龄患者是92岁,发热、呼吸困难和低氧,因为治疗效果不好,从其他的医院转到我们病区。老人家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抑郁症,我们知道年龄越大合并症越多,各个器官的功能代偿能力比较有限,危险和意外也比较容易发生,所以愈后相对比较差。这个患者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通过鼻导管吸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并进行积极的器官支持,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同时也配合采用了中医中药治疗。对于老年的新冠患者,我们不仅要救急也要治缓,在住院的两周时间里面,慢性病控制的好,对这位老人良好的愈后也非常关键。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20-04-30/12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