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1916)寒露那天,37岁的李叔同作了一首《题陈师曾荷花小幅》,词曰:“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词有小序:“师曾画荷花,昔藏余家,癸丑(1913)之秋贻听泉先生同学,今再展玩,为缀小词,时余将入山坐禅,慧业云云,以美荷花,亦是自劭也。丙辰寒露。”
李叔同与此画作者陈师曾早有交往。陈生于书香世家。祖父陈宝箴官至兵部侍郎,曾任湖南巡抚,善诗词,精通中医。父亲陈三立官至吏部主事,并擅长诗词文学,为清代同光体诗派的代表,又与谭嗣同、吴保初、丁惠康并称为“晚清四公子”。陈师曾擅长诗词、书画。1906年与李叔同相识于日本东京,当时陈师曾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博物学,李叔同于该年秋天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两人一见如故。陈师曾1909年毕业回国后,主要于江苏南通师范学校担任博物课程,而李叔同则于1911年3月毕业后,先返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教书,1912年转上海,曾任《太平洋报》副刊主编,负责版面的美术设计、提供并邀约作品等。当时由于李叔同力邀陈师曾于报刊上发表画作,互动频繁,遂又再度承续两人日本三年的友谊。二人的作品广受好评,曾被誉为“北陈南李”。1912年秋,陈师曾远赴北京教育部任职,李叔同则往杭州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任教,虽然在时空上有了距离,但两人的交游与知音群仍然紧系无断。
李叔同为陈师曾荷花小幅题词,恰在他虎跑断食之前。
一天,他的好友夏丏尊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断食的修养方法》的文章。文章说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教上的杰出人物,如释迦、耶稣等都曾实行过断食修炼。还说断食可以改去恶习、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并且又列出了实行断食过程中的种种注意事项和方法,继而介绍了一本专门讲断食的参考书。夏丏尊读了此文,觉得很有趣,一时兴奋,就把它介绍给李叔同看。李叔同不看也罢,可这一看,立马就被迷住了。
“有机会最好把断食来试试。”夏丏尊虽然这么说,但也只是说说而已,作为一种戏言,随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李叔同则不然,他是一个凡事都认真的人,既然这篇文章说断食有这许多好处,况且自己又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或者可以痊愈,为何不试一试?他没有声张,连夏丏尊也没告诉一声,就决定要断食了。
根据日本杂志上的介绍,实行断食须在寒冷的冬天为宜,为此他初步确定断食时间为当年的农历十一月,于是他在寒露那天特作《题陈师曾荷花小幅》。
寒假到了,李叔同去杭州虎跑寺试验“断食”,共三星期,第一星期逐渐减食至尽,第二星期除水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起由粥汤逐渐增加至常量。据说经过很顺利,不但无痛苦,而且身心反觉轻快,有飘飘欲仙之像。他平日每天早晨写字,在断食期间仍以写字为常课,断食以后自己觉得脱胎换骨过了,用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李婴。
在以后的岁月里,陈师曾这位昔日老友,在李叔同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断食后的李叔同决心出家。1918年披剃前,他将自己的一部分珍贵物品赠予陈师曾。具体为何物?龚产兴在《陈师曾和他的艺术》一文中说:“李叔同岀家前,曾将多年保存的民间艺术品及维纳斯石膏像赠送给陈师曾,师曾亦以画赠之。”而《陈师曾》的作者朱万章,在其简编的年表中记曰:“李叔同出家,以其泥偶玩具陈设赠,师曾因绘成图,以留纪念。”遗憾的是,李叔同的赠物,因陈师曾英年早逝而不知所归。
1923年,陈师曾在大连接家信,因为继母奔丧,赶回了南京,不幸得痢疾去世。而出家业已五年的李叔同,正是其舍离凡俗、精进于道的勇猛期。
从陈师曾荷花小幅题词的内容来看,那时的李叔同佛教思想已经萌发。实际上,他是在借题发挥,以洁净清雅的莲花自喻,以证悟真理的慧业自许,纤尘不染,铸造自我纯真完美的人格。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8-24/14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