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西方社会的“口罩之争”成为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作为服饰文化学的研究者,我从这里想到的是20世纪60—80年代的欧美时装潮。
当年,先是西方青年中奉行一种“三不主义”,即不讲场合,不讲身份,不讲年龄,直接对抗国际着装礼仪“T·P·O”原则。Time、Place、Occasion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字头属于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体现在服饰上的一个标志,而“三不主义”是对其的无情叛逆和嘲讽。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旧金山的嬉皮士风貌表现特征,即是反对并拒绝社会传统标准与习俗而提倡极端自由主义。嬉皮士们在牛仔裤上印花、刺绣和打补丁,其裤形显示为臀部紧绷、腰身降低、裆部尽量短,但从膝盖以下又放松如喇叭形并长及脚面。走在路上,有一种拖拖沓沓的颓废美感。
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伦敦时兴起一种与嬉皮士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朋克风貌。被称为“朋克之母”的英国服装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在朋克服装的流行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朋克装大多是把衣服撕开,再用大号别针别上,或是烧成洞、掏成孔,然后就那样露着肌肤。剃个中间仅存一溜儿头发的“公鸡头”,书包挂的饰件和手表表盘上的图案都是骷髅,颈部和腰间再绕上粗粗的金属链。
这些怪异的服装风格传到神州大地上时,已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有选择地穿上流行的时装,如T恤、喇叭口儿裤。1994年开始,反常规时装风尚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朋克装带给中国青年的是草帽不收边儿,牛仔裤裤腿不收边儿,然后再在大腿及膝的地方撕几个洞。很显然,这些时尚与中国传统习俗严重不符。因为中国人讲究丧服不缝边儿,特别是重孝,所谓“披麻戴孝”,麻是被撕成一绺一绺的,孝袍就任凭布边儿飞散着。因此,这种朋克风在中国虽说流行了好多年,但始终也未成气候,充其量不过是寻求怪异的年轻人穿一穿罢了。直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还不时传出新闻。先是有老爷爷看女青年穿的裤子有洞,觉得太可怜,于是掏出几十元钱当街馈赠,希望她买一条新的。跟着就是儿子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晚上睡觉时,妈妈在灯下补了几个小时,终于把儿子裤子上的洞补好了。
这些笑话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讽刺跟不上时尚的人,可是我在全球抗击疫情的半年时间里不断反思,感到西方所谓最新时装的构成根源和宗旨,就是反科学的。20世纪90年代的反常规着装,即是把原本该长的减短了,如超短裙缩至膝上20厘米,后一再缩短,直至把臀部的下半截肉全露在短裙短裤之外。且不说遮羞界限,仅就冷暖来说已经够可以的了。同时出现露脐装,别管是裙还是风衣乃至羊绒大衣,都挖掉一块儿,以致能露出肚脐。此风影响到日本时,竟带火了一个行业──美脐,即把不怎么漂亮的肚脐整治得周正且充满诱惑,再在肚脐周边穿洞缀上几个金属环。可能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比西方和韩日冷,所以露脐装在中国也没怎么兴起来。
低腰裤可是风行多年,因为年轻人想买立裆深的内裤和外裤根本买不到,于是腰椎间盘部位的病随之多发。这几年又把裤子缩短至踝骨之上,无论男女,脚上再穿一双特别低筒的袜子,总之是将中医所说的“三阴交”穴毫不挡寒地裸露在外,而这直接将寒凉传到中医所说的“肾气”。姑娘们冬日里穿毛呢裙配长筒皮靴,内里只穿一双单丝袜才叫讲究,现在若还有人穿天鹅绒袜那就太落伍了。恰恰又使膝盖这一皮肉最薄的部位“迎风战栗”了。
前些日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西方有人将口罩中间剪了一个方洞戴在脸上,致使最需防止病毒入侵的口唇露在外面。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匪夷所思,可是我却看到这是与他们兴起的时装一脉相承的。个性是有了,但是科学呢?已无处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