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今追溯至中国最初的历史,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教科书中,我们已经知晓了很多民族英雄,如:管仲,岳飞,林则徐,孙中山等等。
他们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终其一生为自己所在的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甚至英勇牺牲,只为保家卫国,为那时的民族和平与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科书中大都会记载民族英雄们的生平事迹,让他们的故事为少年一代所知晓,并以之为榜样,心怀国家,将来为祖国的伟大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科书本是少年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而少年的教育与国家的百年生计息息相关,所以教科书的编撰向来基于弘扬我国传统的优良文化及知识,并且会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先进文化知识,只为正确引导少年们形成端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这适当删减增加教科书内容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但是,近几年的教科书中“岳飞”的英名已经不见了,他的名字被移除教科书,难道是因为“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了嘛?他不配出现在教科书中了嘛?
一时之间,这一话题备受争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无非是几类:(1)赞成移除;(2)反对移除:(3)保持中立等,不过大部分是前两者的冲突矛盾。
赞成移除的阵营,是历史专家们,他们代表着一定的权威,他们的也有一定的说服性。他们说:宋朝时期,岳飞所处的国家南宋与金国常年交战,尽管岳飞的一生都致力于与金国的斗争当中,为南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南宋与金国现在都是中国的领土,两国之间的战争顶多算内战。
因此“岳飞”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他们对民族英雄的定义是抵御了外来的侵略者的英雄,而不是抵御本土同源侵略者的英雄。如果带领将士抵御本土同源侵略者的人都能算是民族英雄,那岂不是会造成概念混淆,所以从教科书中将其移除,是为了不再误导更多的少年们,这无疑不是一个明确之举。
反对移除的阵营,自然是钦佩岳飞的一群人,他们义愤填膺:岳飞为当时的南宋做的一切怎能不算是“民族英雄”呢?他们认为专家太过决断,就算岳飞带领打的是内战,但是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英雄本色。
岳飞,宋朝时期南宋人,年轻的时候就很勤奋好学,于是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他报效国家,于是岳飞怀着一腔热血去参军。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大敌当前,岳飞又很担心年迈的母亲。
岳飞的母亲让他千万放心,只管在战场上无畏战斗,便在他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成为岳飞的人生信条。岳飞屡战屡胜,立功无数,闻名大江南北。
此外,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遵守纪律,宁可忍住饥饿,不敢打扰人民,留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名。
岳飞带领的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当岳飞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时,眼看大功告成,就能替皇帝收复江山时,赵构却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让自己的地位不保;他更怕岳家军强大起来,成为自己政权的威胁,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终于皇帝还是害怕岳飞功高震主,被秦桧构陷时果断用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处死。
后来,百姓们为了感谢岳飞的功德,为他建了岳飞祠,并塑他了的石像放在祠内,供后世祭奠。
就算金国和南宋如今都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在当时,金国和南宋却是两个对立的国家,两国只能存其一。况且当时的金人入侵南宋就是为了征服它让其灭国,让金国立于不败之地。
难道岳飞带领南宋人民抗金不是抵抗对外来侵略者吗?从当时南宋所处情境来看,岳飞这个人他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拯救南宋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对待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读史使人明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辩证的看待历史,不能添加太多主观情绪,也不能强加现代思想。所以对于“‘岳飞’为什么会移除教科书,不再是‘民族英雄’这件事,您又有什么看法呢?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