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租地种菜,京郊农户头疼买不到种子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21 22:11:47
早晨6点,住在窝棚的侯春风夫妻就起床了,天还没完全亮,室外的春风有些冷,但大棚里很温暖,清晨的微光映照在刚刚长成的蔬菜上,绿得有些暗沉。从大棚的侧面拉开一个缝,夫妻俩钻进棚里,蹲在一小片拔空的地上,开始今天的劳作,棚里种的是蒿子秆和小白菜,立春下种,到春分的时候,刚好收获。
 
侯春风夫妻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租地种菜,外来的合作社
 
3月18日,北京房山长阳镇高岭村附近,永定河河堤的一侧,一片大大小小的塑料大棚,矗立在空旷的田野里,走近大棚时,能看到棚里有劳作的身影。
 
上午9点多,侯春风夫妻的工作暂告一段落,他们钻出大棚,把收好的菜抱到田间唯一的一条道路边上,路边有一个水泥池子,侯春风往池子里抽水,一会儿要在这里洗菜。妻子则开始准备他们今天的第一顿饭。路上也陆续有了其他人的身影,擦肩而过时,他们互相打个招呼,然后又回到自己的大棚前。
 
侯春风把收好的菜从大棚里拿出来。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侯春风今年55岁,安徽人,这片大棚的种植户,都是安徽人。十多年前,他们几家人合在一起,来到北京,在这里租下了一片地,搭起大棚开始种菜,算是一个松散的“合作社”,也是一个外来的“合作社”。
 
其实,他们在老家也有承包地,为什么不在老家种菜,反而千里迢迢跑到北京的郊区租地种菜?
 
在侯春风大棚的不远处,50岁的杨秀莲正在平整土地,她告诉记者,老家也能种菜,但不好卖,“地方小,吃菜的人也少,种菜容易卖菜难,而且价格也不如北京”。
 
其实,在大兴、房山,许多种菜的农户,都是外来的农民,他们承包了本地的土地,盖好大棚,种植蔬菜。反而是本地的农民,大部分已经不种地了。
 
侯春风指着附近的一大空地对记者说,“本地人都不愿意种,很多人宁可荒着也不种”。
 
过年没回,不知是悲是喜
 
合作社不大,五六家人,少的四五亩,多的十来亩,合起来不过几十亩地。往年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开始收获了,但今年,只有侯春风家有菜可卖。那些年前回老家的人,受到疫情影响,没能按时回京。
 
侯春风夫妻没有回家,他兄弟三个,三家人都在外面,平常有老母亲一个人在家生活,过年的时候才能相聚,但今年没能聚成。
 
“不出来怎么办,在老家娶个儿媳妇,要房要车,没有100万办不了,哪儿赚100万去?”侯春风的妻子说。
 
侯春风的妻子在蒿子秆地里忙活。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对于侯春风夫妻来说,负担可能会更重。他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刚刚毕业,计算机专业,在北京一家科技企业上班,未来怎么办,老两口还没有什么想法,“在北京买房子,那是不可能的,一辈子不吃不喝也买不起”。
 
还有一个女儿明年高考,以后上大学,费用也不少,这让他们更不敢回家,“怎么也得有个收入来源,回家的话,赚钱少,负担太重了”,他说。
 
过年没回家,侯春风不知道是得还是失,也说不清是悲伤还是高兴。
 
54岁的庞朝礼也没有回家,他们夫妻和儿子,都在这里种地,春节前,回家的票都买好了,但临行前被通知不能走,就留在了北京。
 
有人迟来,仍买不到种子
 
50岁的杨秀莲春节回家了,20天前回京,隔离了14天,整整错过了一季蔬菜。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一小块地里种菠菜。
 
松软的土地被耙出浅浅的沟,杨秀莲蹲在地里,端着一个搪瓷小盆,盆里是小半盆菠菜籽,她拈起一小撮,沿着小沟,一粒一粒地撒过去,撒完一段,就用手把土沟抹平。
 
杨秀莲在种菠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不敢多撒,种子很贵,一小袋好几十块钱,而且现在还买不到,这些还是年前种剩下的。”她说。
 
种地的人已经回来了,但卖种籽的还没开张,合作社的几家人,用的都是去年剩的种籽,或者是年前买好的。
 
“我们用化肥比较少,主要用鸡粪,但种籽随时要买,可是卖种子的还没回来,只能先凑合着种”,杨秀莲说。
 
种籽随时都要买,先凑合着种。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天气已经很暖和了,这块露地的菠菜,可能不需要覆盖地膜了,或许会长得稍慢一点儿,但影响不大。因为回京晚了,杨秀莲错过了第一季蔬菜,也错过了菜价最好的时候,“这块菠菜,大概一个多月后才收获,那时候菜价已经下来了,早几天晚几天差别不大。如果是现在,早几天可能价格就会差很多”。
 
侯春风和庞朝礼他们,用的也是以前的种子,庞朝礼有两个大棚,大约3亩左右,其中一个种了樱桃萝卜,同时套种了紫苏。侯春风的蒿子秆和小白菜收完之后,也会种紫苏,紫苏可以一直收获到秋天,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再长起来可以继续割。
 
这个小小的“合作社”中,几家种植户,种的都是小白菜、油菜、菠菜、紫苏之类的水菜,这些蔬菜生长很快,从种到收,一个多月就是一茬,对他们来说,是风险最小的选择,“豆角、黄瓜、西红柿之类的也能种,但一季就是好几个月,如果价格不好,损失就会很大,我们在这里种地,成本不低,一亩地一年的地租就是1500元,还要大棚、种子、肥料、农药等,再加上人吃马嚼,担不起那么大的风险”,杨秀莲说。
 
立春下种,春分开始收获
 
中午时分,庞朝礼一家人吃完了午饭,妻子和儿子坐在大棚外面小憩,庞朝礼一个人在棚里拔草,他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没有工具,用手细心地把地里的草一株株拔掉。
 
樱桃萝卜已经拇指大小,套种的紫苏苗刚刚冒出地表,细长的茎上,还顶着两片细弱的新叶。
 
庞朝礼地里的樱桃萝卜已经拇指大小。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但地里最多的,却不是这两样,而是密密麻麻的野生芥菜。“除草剂对芥菜没用,只能靠人来拔,不然的话,下面的紫苏没法儿长成”,庞朝礼一边说,一边仔细把混在一起的草和菜苗分开,以防不小心把菜苗也一起拔了。
 
拔这一块地的草,庞朝礼一个人,得一个星期。那时候,樱桃萝卜就能收获了。庞朝礼有点儿担心,怕到时候价格不好,今年种菜的人少,但吃菜的人也少,很多人现在还没有回京,蔬菜的价格并不理想。
 
侯春风夫妻俩开始洗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休息了一会儿以后,侯春风夫妻俩开始在水池里洗菜,扎好的小捆直接泡到池子里,两个人蹲在池子边,把根部的泥土洗干净。
 
虽然水放进池子里有一段时间了,但深井里打上来的水,还是凉得刺骨。
 
深井里打上来的水把手都冻红了。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这些菜是打春那天种的,刚刚开始收获,特别鲜嫩”,侯春风的妻子说。不过,洗过的蔬菜不能久放,一两天就坏了,但不洗的话,根本卖不出去,“卖菜要好看,菜都差不多,好看的当然就好卖”,侯春风说,“不洗的话,根本没人买,城里的市场、超市里,谁会卖没洗干净的菜呢”?
 
在新发地,比别人便宜5毛
 
下午两点左右,侯春风夫妻洗完了菜,整整齐齐地码到三轮车的车厢里,盖上一块塑料布,再加一层棉被,防止风把菜叶吹干。
 
出发去卖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收拾整齐,侯春风准备出发卖菜,目的地是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妻子让他吃了饭再走,侯春风挥挥手,回来再说。
 
一路开得很快,从高岭到新发地,半个小时左右,侯春风就到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水菜部了。小白菜、蒿子秆都是水菜,在这里,他能最快地找到买家。
 
一路上开得很快。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在市场转了一圈,侯春风最终把三轮车停在一辆厢式货车边上,货车的主人把他的一车菜全收了,小白菜和蒿子秆都是两块一斤。收购的批发商有点儿不满意侯春风的菜,觉得菜根洗得不够干净,“活儿干的不好,洗干净的菜根是洁白的,这个有点儿发黄”,批发商告诉侯春风,如果洗干净的话,还能多卖一两毛钱。
 
其实,侯春风的价格,比其他人要低五毛左右,就在附近,其他批发小白菜、蒿子秆的批发商那里,价格都是两块五。但那样的话,就要在市场上待很久。地里还有很多活儿,他没有太多时间等待一个个顾客来谈价。
 
谈好了价格,侯春风开始把三轮车里的菜转出来,装到批发商的筐里,整整齐齐码好,压实,过秤,然后又一筐筐抱到货车的车厢里。
 
把菜装到批发商的筐里过秤。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一筐菜五六十斤,即便干惯了农活,搬完之后,侯春风也出了一头的汗。
 
下午5点左右,交易完成,300多斤的一车菜,收到650块钱的侯春风,脸上有了笑容。
 
菜卖完了,侯春风脸上有了笑容。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他站在三轮车边上,又自己算了一会儿账,然后开车,准备回家。
 
他有些饿了,今天就吃了一顿饭,还是早晨9点多吃的。
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20-03-21/12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