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珂《萧月集》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会议室召开。王冰、霍俊明、曾凡、李树喜、范诗银、林峰、朱彦、陈廷佑、王雨剑、韩倚云、汪剑钊、曹宇翔、赵智、王士强等诗人、学者出席会议,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会议。
《萧月集》是诗人张珂所著的一部古体词集,收录了诗人多年来创作的古体词两百余首。这些词严格按照古典词牌和词韵填写,能够自如地驾驭多种词牌和韵律,词作意蕴厚重、感情丰沛、朴质真诚、沉郁大气,不但具有哲思的深度,对情感和情绪的扑捉也不失灵动秀美。不论是咏物还是自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和人性的敬畏和感动,与宏大处和细微处皆体现出诗人深厚的词学功力和修养。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在贺信中说:“在此向张珂新作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张珂是位勤奋和热情的作家,在文学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他的书我看过了,作品也非常优秀,期待更多更好作品奉献给社会。”
《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在讲话中说,张珂是一个能力非常多样化的写作者,一百余种词牌的写作,完成的难度系数非常高。张珂的诗中,诗人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多样化的表达,《萧月集》体现的情绪非常现代而复杂。传统诗词的创作和当代经验,甚至和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着的宏大的主体之间如何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和命名,这可能是大家需要深入探讨的。
《诗刊》社副主编王冰谈及诗词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认为文化有一个积淀的过程,真正的创新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只有把握了时代的核心体系、整体架构、思维方式后才能去写,不能仅凭几个新鲜的词汇。看张珂的诗不在像读现代诗人的作品,倒有唐诗宋词的感觉。张珂的诗词有古意,其中写到有限与无限、不朽与速朽,承接几千年文化中对人生和时间的思考,体现了张珂对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熟悉,他的诗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色,阐发了个体生命的自由。
曾凡华认为,张珂的诗词已经打破了古今的界限,融入个人感想、哲学观念、对古典与现代的思考等。李树喜认为,张珂在《萧月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展示了自己的个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范诗银表示,《萧月集》全书210首词了用了108个词牌,其中长调18个。他通过分析张珂在长调和小令的词牌数量上的分配,说明张珂在掌握词牌问题上是比较成熟的。汪剑钊认为,张珂的词偏婉约的一派,近姜夔、吴文英一路,张珂非常善于发现、创新。在林峰看来,张珂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遣词造句,构思和立意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尤其是跳跃性的诗性思维,这可能得益于学习新诗的影响,他把许多新诗的创作元素糅合到古体诗的意境中来,产生天马行空、天外飞仙的观感。曹宇翔指出,张珂的作品题材丰富,情思辽阔,也诗也词,也铁板铜琶,也晓风残月,用两副笔墨书写百感交集的人生。陈廷佑认为,《萧月集》收录了作者自2008到2019年11年的诗词探索,从词切入,说明他的眼光独具。总共写了108个词牌,颇为不易,《萧月集》的出版标志着张珂在写词上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赵智谈到,读《萧月集》的第一感觉是干净、纯粹、唯美,有一种古意和高雅的境界。他所使用的词汇是有选择性的,整本书里看不到俗词和口号,所有的词汇都是有选择的。朱彦提出,这部词集的总体风格是哀婉、凄美,以赤子之心,抒发淡淡的忧伤、隐隐的寄托,哀而不伤,悲而不凄。王士强指出,张珂的作品有古意,同时也有新意,语言上特别有意思。王雨剑从整体印象入手,谈到张珂的诗词的两个特点,一是高古,一是纤秾。韩倚云肯定了张珂诗词新颖独特的视角,“他开拓了旧体诗词的题材:一是国外题材,一是空间题材,一是信息题材,做到了中西结合”。
张珂表示,写诗是从大学以来的爱好,诗能表达的东西是其他领域无法替代的。古人留给中国人最美的遗产就是诗词,词的每一个字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璀璨的美。今后会继续学习,继续挖掘自己,同时也要书写国家大事,与时代潮流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