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龙祥”花轿铺
采访人:贾金祥(1941年生人)
时间:2017年3月7日
原住址:丁字沽北大街44号
我五七年参加工作,十七岁入了农业社,在丁字沽四队。一个队里有园田和旱田,我在园田。园田受累,到嘛季节种嘛菜,没有一天没活儿的。冬天也有大棚,出茄子、冬瓜、西红柿,都是给各大宾馆、饭店送,就是让老百姓买也买不起。那时的大棚很简易,最早阳面是一排玻璃框子,太阳足的时候把草帘子圈上去,里面靠门口生着炉子,拿红瓦拼起来做烟筒散热。别看挺费劲,产量并不高,以后用二塑生产的塑料薄膜就简单多了。冬天,有活儿干就记工分,没活儿就没分儿。
七七年给我转到红桥区废品公司,还没等改革开放我就不干了。我经常开假条歇病假,单位找我:“您这样不行,要不就离职,要不就上班。”我一看,盯得紧了就上几天,盯得不紧就接着歇假,单位对我也没辙,算啦,你回家等着退休吧!其实,我一天也没闲着,嘛都干。八几年我开了丁字沽第一家花轿铺,叫“龙祥”花轿铺,花轿是我自己做的,然后置办行头、家什儿嘛的,还搞了一次大花轿剪彩仪式,都是咱老丁字沽人。穿上礼仪服装,吹吹打打的抬着大花轿沿着大街走了一趟,热闹极了,就相当于现在的婚庆公司。
怎么个起因呢?有个邻居问我:“你嘛都会干,做花轿你行吗?”“那有嘛!”“你做个我看看!”“我做了谁要?”“做了就有人要!”他这么一说,我动真格的了,就上废品站买下脚料,然后骑着车去了杨柳青的石家大院,摸摸那顶轿的尺寸,画了张草图就回来了。我还是觉得有点儿问题,接着又去娘娘宫摸摸那顶轿的轿门、轿窗尺寸,综合两顶轿的优点,按照实际比例下料焊接,没几天就做出来了。花轿的罩子在古文化街叫人家给做的,他们拿着图纸一个劲儿地问:“这准吗?”我说:“你就做,尺寸有问题算我的,做不好算你的。”结果,拿回来往上一套,严丝合缝!这顶轿我花了一万多块钱,花轿都做了,干脆就干花轿铺吧,就这么着,成立了一支队伍。
我接的头一个婚礼是姓付的人家聘闺女。第二个是涉外婚礼,新郎是英国人,新娘是天津人,俩人在日本认识的。本来在英国办完婚礼了,回到天津听说有大花轿,又办了一次,热热闹闹都挺满意。他问我婚礼得花多少钱,我一看是外国人,咱少要点吧,就说二百,结果人家还是给了我五百。开业的头三年相当火,活儿都接不过来。那时,我这套东西就放在李广文的一间空房里,后来拆迁我搬到张家窝,在那儿租了间带阁楼的房子,专门存放花轿。二○一○年我得了脑梗,实在是干不了了,才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