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春日烂漫的季节里,欣赏自然中盛开的花朵和啁啾鸣啭的鸟儿,或将之置于身旁享受,不论古今东西皆然,但与之相关的绘画表现就有所不同了。在古代中国,有“花卉翎毛”之称的花鸟画,向来是与山水画、人物画并列的主要画类之一,到了明、清两代,更随着经济的发达与社会的变化而诞生出各式各样的表现,让人得以尽情享受院体画及文人画中的花鸟竞艳之风貌。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因于2018年举办“阿部房次郎诞生150周年纪念展”,而得以迎接来自海外的大量观众。尽管该馆的中国书画收藏核心无疑为“阿部收藏”,然于此之外,尚有其他馆藏品,或来自寺社,或为私人收藏所寄存保管的书画、拓本等。今春的展览,主要便是从中选出一些珍稀之作,盼各位光临欣赏。
吕纪派绘画
俞增《花鸟图》
私人藏
俞增(生卒年不详)虽是画史上不见经传的画家,但据知在日本至少有三件作品存世(注1)。其中本幅无款署,钤“小仙子”朱文方印、“沙易俞增”白文方印,而相国寺所藏《花鸟图》则署有“闽沙俞增写”,钤“俞增之印”白文方印、“小仙”朱文方印,综上考虑,可推测其人号“小仙”,为福建人士。
本幅以停歇于中央岩石上的一对雉鸟为中心,周围有红、白牡丹,上方描绘栀子,再华丽地配置数种雌雄鸟类。乍一见便能看出明代吕纪的影响,或可视为明后期(16—17世纪初)的作品。
周吉士《花鸟图》
私人藏
此幅亦是仿明代吕纪等之画风,描绘雌雄雉鸡及其旁的梅花、南天竹、茶花及水仙等。作者之名可由画幅左下所钤“周吉士印”白文方印、“王多”朱文方印而得知。周吉士(生卒年不详)之作,尚有安徽省博物馆藏《杏花图》,其上有自题“东吴周吉士画”,据说尚钤有“周吉士印”白文印、“王多”朱文印。该馆作品解说将之视为明代作品(注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注3)则将其归入清代。仅就本图所见,应是无法上溯到明代。
清初诸家
钱瑞徵《花鸟图》
清康熙三十年(1691),私人藏
钱瑞徵(1620—1702),字鹤庵,一字野鹤,号髯翁、髯公,海盐人。康熙二年(1663)举孝廉,官拜西安教谕。书法颜真卿、赵孟頫,好画松石,不事规仿,独抒性灵,富有雅趣。擅诗,著有《忘忧草》《南楼诗草》。朱彝尊称:“西安县儒学教谕海盐钱君之官六年,僦舍以居,不以苛礼责问业之弟子,饎爨不继,而君充然自得,莳百卉于庭,种松于盆,暇辄赋诗、画松石。”(注4)此图乃其为数不多之遗例,附有“辛未夏四月,仿宋人画法,鹤庵钱瑞徵”款识(印文不详)。
王武《花卉图》册之《罂粟图》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王武(1632—1690),字勤中,号忘庵、雪颠道人,吴县人,乃明朝时官至户部尚书及文渊阁大学士的文恪公王鏊(1450—1524)之六世孙。他虽以诸生身份入太学,却无意于科考。其家中收藏甚富,精于鉴赏,长于诗文,作画擅长花卉,有“神韵生动”之评。
本册共十开,以淡彩和水墨描绘樱、牡丹、蔷薇、莲、菊等花卉。《罂粟图》一开款识云“写生固无成法,而罂粟一种,尤不可以形格拘也,其种甚变,其色不一,传神阿堵中,则又不在着墨时耳,偶书以俟知者。震泽王武写并志”,说的是写生并无成法,其中尤以罂粟种类多样、色调纤细,故不可拘泥于形式。本图即以没骨淡彩高雅地表现罂粟那微妙的姿态。
恽寿平《花卉图》册之《牡丹图》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阿部房次郎藏品)
恽寿平(1633—1690),字叔云,号南田、白云外史,武进人。其乃“四王吴恽”之一,以花卉画风风靡有清一代。本册共由十二开组成,以恽氏擅长的没骨法描绘牡丹、樱、藤、木兰、莲、百合等花卉。题签出自高凤翰(1683—1749)之手:“乾隆辛酉(六年[1741])重装左手题,恽南田花卉册。南阜山人笔。”册末尚有高氏书于壬戌(乾隆七年)之跋文,其后又有吴芝瑛(1868—1934)续题:“天下写生第一,小万柳堂所藏南田写生第一。”册中钤有“金匮廉泉桐城吴芝瑛夫妇共欣赏之印”“廉泉审定”“吴芝瑛印”“帆景楼”“悲秋阁”等诸多廉泉(1868—1931)及吴芝瑛夫妇收藏印。
廉泉在大正三年(1914)时携大量古书画赴日,于东京美术学校展出,且前后数度赴日并贩卖书画作品,故而廉泉夫妇之小万柳堂旧藏的作品分散在日本各地。本册即为当中杰作之一,虽无从得知其是否购于此一时期,但据信有可能是阿部房次郎在那前后入手。附带一提,这次的展品是有别于2018年秋“阿部藏品展”所陈列的另几页。
恽寿平影响下的画家
马荃《花卉图》
清雍正九年(1731),私人藏。另附内藤湖南箱书(外、里)
马荃(活动于1696—1739),字江香,常熟人。一说她是被称为写生得恽寿平亲传的马元驭(1669—1722)之女,另有一说为马元驭孙女。马荃画风得自家传。其夫龚克和亦工书画,二人曾一同在北京鬻画为生。丈夫过世后,马荃回乡,以守节闻名乡里,晚年画名甚高,与恽寿平玄孙女恽冰齐名。
本图署有“辛亥春日抚元人笔法。海禺马荃”,钤“马氏荃”朱文方印、“字曰江香”朱文方印、“绿窗学画”朱文方印。另外,其箱书出自内藤湖南(虎次郎)之手,外书“马江香女史采笔花卉。内藤虎署”,里书“恽南田花卉为千古神品,其门下惟马元驭得其传,江香女史能承父遗法,于南田为再传弟子,采绘花卉之妙,称为当时闺阁第一。戊辰(1928)四月,虎题”。
徐峄《花鸟图》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私人藏
有关徐峄(生卒年不详)之人物传记,可见“徐峄,字贡山,号桐华,仁和人(今杭州)。初为装潢工,悟画法,遂肆力于书画。工山水、人物,尤擅花鸟,神似华嵒。初为奚冈(1743—1803)所掩,名不著,奚没,画乃盛行”(注5)等记载。其传世作品虽于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皆有收藏,然画风多样,亦有1781年、1795年等乾隆年间的纪年之作。凡此是否出自同一人手笔,实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
本图书有款识“北宋家崇嗣有《秋华雪衣图》,此本即抚其意。己卯小春朔日,东海楳叟徐峄”,说明其系以徐崇嗣《秋华雪衣图》为祖本,然全作是以仿恽寿平笔法描绘丰富多彩的菊花、萱草、白鸠等,落款书风亦明显带有恽氏之笔法。钤“徐峄”白文长方印、“桐华”朱文长方印。在此按传记将“己卯”暂定为嘉庆二十四年。
杨鲲举《锦堂春昼图》
私人藏
杨鲲举(生卒年不详)之名未见于画史。此作系于绢本大尺幅上方配置盛开的樱花,中央配置大朵牡丹,下方配置菖蒲,从而完成相当华丽的一幅作品。画幅右上款识为“锦堂春昼。拟徐崇嗣画本于双清书馆。毗陵杨鲲举”,钤“杨鲲举印”朱文方印、“跃沧”朱文方印,据此可判断杨鲲举与恽寿平同样出身常州(毗陵),号“跃沧”。其人虽称远仿北宋毗陵画人徐崇嗣,但基本上继承了恽寿平的风格。
沈铨及其流派
沈铨《石榴群禽图》
清乾隆十四年(1749),私人藏
沈铨(1682—1762之后),字衡之,号南苹,湖州德清(一作吴兴)人,于享保十六年(雍正九年[1731])渡海赴长崎,在日本待了近两年。其间,他将花鸟画传授给熊代熊斐(1712—1773)、宋紫石(1715—1786)等多位日本人,后来形成世称“长崎派”之画派。其写实性的精致画风,亦大大影响了圆山应举(1733—1795)、伊藤若冲(1716—1800)、与谢芜村(1716—1784)等江户中后期的日本画名家。比起在中国,他在日本的人气更高,以“南苹”之号广受欢迎。待其回国后,该画派作品仍大量输入日本。
沈铨《石榴群禽图》局部
本幅描绘一对雌雄鸳鸯停伫在长出果实的石榴树下,并以纤细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画出仿佛环绕着它们的蔷薇、萱草及蒲公英等花草和鸟儿们。款署“乾隆己巳天中节南苹沈铨写”,钤“沈铨之印”朱文方印、“南苹”白文方印。
沈骧《芦雁图》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私人藏
关于沈骧(活动于1762—1766),似乎仅见于《新市镇续志》“沈天骧”条之记载:“铨从子,得其画法,传世者少。”日本则于本件作品之外,尚著录有《受天百禄图》(乾隆三十一年[1766])、《松鹰图》(同年)及《老柏喜鹊图》(无纪年,注6)。根据那些作品的款署和钤印,可得知其人之讳和字俱为沈骧,号驾千或云亭,吴兴人。
本图以富有动态感的方式,描绘芦苇底下姿态各异的三只雁鸟和朝它们飞来的一只雁鸟。由芦苇的叶和草花,及鸟儿们的细部表现,可得知其确实继承了沈铨的画法。款署“乾隆壬午秋八月,浙西驾千沈天骧写”,钤“沈骧印”白文方印、“驾千氏”朱文方印、“写生”朱文长方印。
郑培《牡丹图》
私人藏
郑培(生卒年不详),一名维培,字山如,号古亭,吴兴苕溪人。其人未载于中国画史,但有谓其乃沈铨弟子,于享保十六年(雍正九年[1731])偕同其师赴日。沈铨于1733年归国,然由郑培画作之款署,可得知他在1734年及1750年曾待在长崎,想来兴许是又数度渡海赴日之故。
本幅作品系以没骨法描绘傍于岩侧的植株上,盛开着红色和藏青色的大朵牡丹。下方添有蒲公英等白色草花,上方则有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附“郑培写”款记,钤“郑维培印”白文方印、“山如”白文方印。
清末宫廷绘画
沈世杰《莲池金鱼图》
私人藏
本幅表现朗朗夏日的水边景色:左前方大大描绘出盛开的莲花,水中有漂浮的水藻和游转的红、黑色金鱼,空中则见飞舞的红蜻蜓等。由款署“臣沈世杰恭画”,可知作者为宫廷画家。同治年间(1862—1874)宫廷画家中有沈世儒、沈世杰,推测沈世杰(生卒年不详)可能出自同一家族。
文|弓野隆之,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主任学艺员
译|何玉新
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收藏展“花香鸟语:中国明清绘画”
时间:4.6—5.12
地点: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