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于蓝老师6月28日凌晨去世,一些往事不禁在脑海中浮现。
2011年9月22日至24日,笔者在沧州渤海新区参加首届中国影视教育节,与九十高龄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事业家于蓝相见。记得当时我谈到《今晚报》正在举办关于古镇葛沽的征文,于蓝对我说,田方(于蓝的爱人)就是葛沽人。田方逝世后,她和儿子新新、壮壮将田方的资料、照片等捐赠给葛沽档案部门珍藏。
于蓝(1921—2020)原名于佩文,辽宁岫岩县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东北流亡到平津。1933年就读于北平翊教中学,转年考入位于天津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中学部。1935年参加了天津学生的“一二一八”示威游行。1938年,于蓝从北平到天津,见到地下党的同志,商定了去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途径。同年8月到达平西斋堂抗日根据地。同年冬,千里徒步到延安,在抗大、女大学习,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1940年,于蓝调到鲁艺实验话剧团,这一年她和田方结为伴侣。婚礼非常热闹,同志们吹着唢呐,打起锣鼓,一批批的战友前来祝贺。
于蓝曾在《白衣战士》《翠岗红旗》《龙须沟》《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深受观众喜爱。1961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她因在《革命家庭》中扮演英雄母亲周莲而获得最佳女演员奖。于蓝不但是电影表演艺术家,还是电影事业家,她曾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该厂成立之初名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电视中心主席等职,也曾着力组织中国电影“童牛奖”(该奖2005年并入中国电影华表奖)的评选活动。
对于天津的影视教育事业,于蓝非常关心,她与陈锦俶在天津组建了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陈锦俶为著名电影摄影师,早年曾就读于南开中学,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第二任厂长。组建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时,她和于蓝都已退休,但依旧关注着儿童影视事业。该会迁京后,指导天津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与天津青年影评协会工作。当年笔者是天津青年影评协会秘书长,经常去北京参加相关会议和活动。于蓝、谢添、陈锦俶等电影界的前辈,曾到天津南开区华宁道小学、天津轻工业学院(今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今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青年宫等指导工作。人们赞誉于蓝“为了少年儿童,身上有一团燃不尽的火焰”。
2005年笔者在主编《中国天津电影史话》一书时,与齐建全先生一起到北京拜访于蓝老师,她曾对我们说:“我与田方对天津有着很深的感情,田方的遗物已送给葛沽。我死后要魂归大海,希望将我的骨灰与田方的骨灰一同撒入海河,流向大海。”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7-15/13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