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乡村婚车的变化——作者:市粮食局莲湖分局原副调研员 任晓林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08 17:08:38
歌曲《大花轿》和电影《红高粱》中的“颠轿曲”对大多数观众朋友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古往今来,上花轿成为结婚的代名词,坐花轿成为每个少女深藏心底的期盼。那些个年代的花轿便是现代婚车的雏形。
 
去年十月的一天,农村老家的一个亲戚给孩子结婚,婚礼的场面可真热闹,光婚车就整整十多辆!看着一长溜轿车,我不禁想起从小到大见过的各式“婚车”来。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五零后。建国后五十年代,村上的青年人结婚,大多用的是马车、牛车。记得那时我母亲由于人缘好,村上的姑娘出嫁,都请母亲当“带头的”,我有幸也沾光随行。送嫁的娘家人呢,除过抬嫁妆的,都坐在蒙着青布帐篷的马车、牛车里。有一次,我给一个姑姑“押车”,坐在帐篷车里颠簸了十几里,因为看不见外面,车里的人晕头转向,整整一上午都分不清东西南北。
 
建国60—70年代,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家家先后有了自行车。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就“光荣”地充当了婚车。我从部队休“探亲”假期间,就曾骑着一辆崭新的“飞鸽”加重自行车,为门中的一位堂弟迎接新娘。一溜崭新的自行车,一路悦耳的车铃声和欢笑声,把新娘子迎进家门,在当时来说非常风光。
 
婚车变迁最快的当然是改革开放以后。八十年代前后,伴随着拖拉机的迅速发展,拖拉机又“荣升”为婚车。在农村如果谁家有喜事能借到拖拉机当婚车,那也是相当气派的一件事儿。新郎新娘坐一辆拖拉机,娘家陪送的大红被褥高高地摞满另一辆拖拉机,其它送亲队伍乘坐的拖拉机紧随其后,一路走街串巷,浩浩荡荡,也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90年代前后,农村开始出现了出租车、面包车、小卡车,新人在最幸福的时刻坐上辆红色桑塔纳,那就是赶上了时髦。水涨船高,也是从那时起,娘家人开始更加享受“优待”,婆家得准备几辆小车、面包车等,专门接送娘家的贵客。
 
而今,农村青年结婚,婚车得十多辆不说,车的档次也越来越高,帕萨特、本田,甚至奥迪、宝马、奔驰,已开始成为农村青年的婚车,这恐怕是40年前,人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吧!
 
千禧年之后,汽车越来越普及,土豪越来越多。为了凸显自己的“豪迈”,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有的人开始使用加长版车型当做婚车使用,比如最早的卡迪拉克加长型,后来有了林肯加长型,到最后还有悍马加长型等等,婚车豪华之极。无论什么年代,婚车总是先进的代表,见证着爱情的誓言,反映着人们的观念,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婚车最能体现老百姓生活的日新月异和现代化新农村的风范。
 
随着观念的改变,不少婚礼举办的隆重、简朴而新潮,另类婚车逐渐兴起,低碳环保的自行车、经济实惠的大客车都成了婚车,婚车不再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另类婚车成为一种新风,让我们为这股新风加油喝彩。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上了自来水,村村通上了公路,村村基本都有了公交车,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各村相继建立了文化大院、小康书屋、卫生服务站,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栋栋小康住宅拔地而起,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正呈现在人们眼前。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城乡距离的不断拉近,现在城里流行的潜水结婚、空中结婚等各种时尚个性的婚礼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在一对对农村的新人身上,也许就在明天,就会有一对农村青年把飞机作为他们的婚车,银色的飞机振翅高飞,一对新人空中漫步,在空中感悟天长地久的诺言,让蜿蜒的黄河和苍茫的大地为他们见证那永恒的瞬间!(稿件来源: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