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专访《幕后玩家》导演:我去求过开武术学校,卖音响和做房地产的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01 23:43:48
“诶你要照片么,这不是要进行电影宣传,他们就给我照了几张还行的,估计比平常歪瓜裂枣的好看点。”
 
和任鹏远的对话,就是这么耿直开场的。当时《幕后玩家》还没上映,作为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导演,任鹏远身上的坦诚与直给,令我们印象深刻。“我自己写了个原创故事,能找到投资方和好的演员监制,对我来说已经挺幸运了。”他挠挠头,对于票房前景不做多想。
 
如今上映进入第四天,《幕后玩家》票房已达到1.5亿。如果后劲儿还不错,大致是接近去年陈正道《记忆大师》的票房体量。这对于商业片处女作而言,算是不错的开局。
 
不过任鹏远特别坦白地告诉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在人人渴望爆款的今天,片子找投资特别难,新导演想拍商业片更是几乎如天方夜谭。但下一部电影,他仍然会从头开始,从剧本出发,做自己想做的作品。
 
3次剧本围读与清场走戏:处女作的工业化流程更重要
 
为了拍《幕后玩家》里的一场“裸奔”戏,任鹏远和徐峥都见过凌晨三四点的北京三里屯。只穿大裤衩还绑着炸药的徐峥,要翻遍垃圾桶寻找手机。
 
“我们把整个区域封闭了,所有围观者都是群众(演员),分好几天完成,而且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拍摄时间,从早上七点到早上九点,只能到九点,因为九点以后会有大量客人要上来。”
 
这场一不小心就玩儿大了的故事,源于任鹏远心中的一个想法:如果某位社会高层的权势者手机被偷,别人拿着他的手机发了很耸动的消息,怎么办?
 
尽管有金融骗局的背景,任鹏远核心想要拍的还是一个普通人逃脱困境的故事:“刚开始这个人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但很快就被打回到普通人的状态,面临情感,事业包括生死的抉择。”
 
一部强情节的电影非常考验演员演技的把控,尤其是主演钟小年在前半段密室逃生的独角戏。徐峥回忆当初看到《幕后玩家》剧本时的情景:“特别单纯的一个想法就是,我想演戏了,它把我的戏瘾给勾起来了。”
 
本来没想着徐峥愿意演,主角顺利敲定,任鹏远心里的大石落地。徐峥作为主演和监制的加盟,让《幕后玩家》剧组快速运转起来。“任达华来客串了,于和伟、果静林,都是徐峥老师自己的关系,包括谢楠也客串了一点点。”
 
比较戏剧的是片中饰演重要反派的王砚辉。离电影开机一个月,唐万年这个角色依旧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任鹏远无意间翻到毒舌电影写王砚辉的一篇文章,“我发给徐峥,他一听就乐了,给我发语音说鹏远你要真觉得他行,我马上就跟他说,王砚辉就在旁边坐着呢。他们当时正在一起拍《我不是药神》。”
 
新导演的处女作往往进展曲折,当我们询问任鹏远拍摄有哪些困难时,他出乎意料地回答:我觉得还挺顺利的。“实际拍摄了60天,现场拍戏时没有任何一次和演员剧组的争执或矛盾,特别和谐,我觉得这是带前期工作充分情况下的结果。”
 
比如韩国动作指导在来剧组之前,已经把片中王砚辉与赵达的一场追车戏,通过其他电影的镜头剪辑做好了初步效果,以保证实际操作时的万无一失。这也让《幕后玩家》在成本控制上做得比较好。
 
任鹏远告诉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为了做剧本围读,他带着摄影指导和美术指导一起去南京找徐峥,“当时他在拍《我不是药神》,下午5点收工,我们找了个路边摊吃饭,然后回到酒店,从6点半到夜里2点把整个剧本过了一遍,每人说说自己的想法。对我的帮助就是知道了大家的问题在哪儿,以及实现的难度,把剧本完善得更好。”
 
片中徐峥与王丽坤的感情线比较重要,因此确定王丽坤出演后,徐峥建议几个人做第二次剧本围读。“上影节期间,我和王丽坤、徐峥见了面,有单独把剧本里的感情戏拿出来对了一遍。这次和王丽坤的接触,让我进一步修改了人物角色。”
 
最后一次围读发生在开机前,所有演员到位时。但为了确保工作效率,任鹏远又制定了一个规则:每天到了现场,第一件事是先清场走戏。“我,摄影指导,徐峥和副导演四个人,花一个小时把今天要拍的戏都走一遍,这样就知道所有工作人员该怎么调度。可能90%的剧组都不这么干。”
 
拉投资:比起演员和IP,没人在乎导演是谁
 
如果说徐峥是《幕后玩家》拍摄时的定心丸,海润影业总裁刘燕铭则是任鹏远寻找投资时的救星。
 
《幕后玩家》的剧本构思在三年前就已经有了,“我自己也没钱,不可能找一个编剧去写,因为编剧也挺贵的。”任鹏远笑道,“所以我就想自己写试试,之前也帮别人写过剧本。写的过程觉得太难了,当然比写剧本更难的是改剧本,前前后后改了20多稿吧,还不是小段落的改,都是挺大的改动。”
 
谈到拉投资,任鹏远有一肚子的槽想吐。影视行业主要的投资手段无非三条路:要么找专业电影公司,要么就是找行业外公司,还有就是参加各种创投路演。“我没想过参加创投,”他告诉一起拍电影,印象里创投计划似乎偏文艺向,“我定位还挺清晰的,就是想拍一部商业片。”
 
“我在行业内资源不是特别多,差不多2015年的时候,我找过河北开武术学校的,河南做房地产的,上海做金融的,深圳卖音响的——这是真事啊,完全没有杜撰。”
 
剧本传来传去,大多数投资人上来都先问:你演员定了吗?我不在乎剧本,如果你能把演员定了我就投。对于一个只在电影频道拍过定制数字电影的新导演,处女作拍商业片几乎是天方夜谭。
 
“当时我心里就特别难受,”任鹏远坦言。但剧本递交给专业电影公司也并不顺遂,好多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剧本多少分,导演和演员多少分。“剧本基本都能打到8、9分,导演这边就是0分,1分,综合一比是一个非及格的项目。”
 
“我们现在面临很多投资人,大家找我的心态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拿到一个爆款,我自己其实是有些抵触的。”作为过来人,徐峥意味深长。
 
比较幸运的是,剧本无意间传到了海润这边,“刘老板从看剧本到见我,再到签合同要做这个项目,只用了3天时间,”任鹏远觉得这幸福来得有点快。
 
“新导演拉投资确实有困难,在来海润之前他有过几次碰壁。”刘燕铭告诉一起拍电影,海润看中《幕后玩家》这个项目的原因是觉得剧本初稿基础不错,电影类型独特,市场少见。另外,“制片人张超和任鹏远导演年轻、专业、敬业,配合度很高”。
 
“年轻的新导演终将会是中国电影的主力军,特别是有些海外学习经历的导演,”他认为。“他们既有国内文化底蕴,又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强,在商业类型片上会视角独特,讲出不一样的故事。”
 
后来徐峥担任监制,对剧本又有了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幕后玩家》从最初一个小人物找大人物复仇的故事,逐渐转换为“大人物”的视角,融入金融犯罪、悬疑等元素。
 
“有投资人看完片就觉得,这电影是不是全靠剧情推动,视觉奇观元素少了点?”徐峥认为,其实《幕后玩家》的悬疑与反转,都是为了故事服务。“自始至终还是讲一个人犯错后自我救赎的事情,有一个人性回归的主题。作为电影故事构架,片子最后完成度还是挺高的。”
 
任鹏远则对目前的故事结局感到满意。“之前有一稿真的让男主角挂掉了。后来写着写着觉得,幕后人应该是原谅了男主,我个人比较喜欢电影是一个和解的结局。”
 
商业类型片探索,是摆在所有新人导演面前的一个坎
 
“我们要干活的时候发现找不到美术,找不到摄影师了。所有人都去转行做导演了。”
 
这是拍《幕后玩家》时让徐峥感到有些诧异的现象。中国电影市场的红火,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离电影梦更近了一些。去年《引爆者》《暴雪将至》《绝世高手》《二代妖精》都是青年导演在商业类型片上的有效尝试,今年则有《拓星者》《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等更多新导演作品在路上。
 
不过在商业片探索上,年轻导演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缺少更多系统教学与实践的机会,任鹏远本科在电影学院学的是制片管理,后来赴英国留学学习电影制作。在他看来,中国与海外在电影人培养上存在不小的差异。
 
“英国的教学更注重实践,毕业你就能直接拍了,8门课必须都要交一部作品。比如声音课,你必须用纯动效去讲一个故事,不能用台词和音乐。”
 
令任鹏远比较深刻的是在英国学习王家卫电影研究。“他们把《阿飞正传》,《花样年华》,《2046》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都拎出来,看看同一个导演拍的同一个类型片的相似桥段,是怎么处理的。”
 
另一方面在讲求人脉的影视圈,一无所有的新人导演也很难获得资本与机会的青睐。任鹏远留学回来,先在电影平台干了3、4年,“不认识人,也没有机会,”他解释自己没有立马踏上商业片拍摄的原因。“现在我想认识一个人极其简单,但那会儿想认识一个导演或者明星,基本上路是特别窄的。”
 
“我运气好是因为写了个剧本,正好被徐峥看上了,所以做了这么一部商业片,但其实这个路子真的难。”
 
首部商业院线片也并不意味着今后的路一马平川。谈到接下来的打算,任鹏远坦言后面一部真的不知道在哪儿。“我还是想坚持做原创,未来以自编自导为主。去年底确实有一两个来找我的,但都是拿着大IP,20本那种。《天龙八部》才5本,我看都得看半天。他们还是更看重大IP,不是说看重你青年导演的能力。”
 
“那接下来怎么办?”
 
“今年没准就去拍一部成本几百万的文艺片,”任鹏远淡定地说。“剧本也是我自己写的,以一个儿童视角讲成人世界的故事。《幕后玩家》里有我的表达,但这部可能更多——估计也不好找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