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是人、社会和自然的化合物,画家以自己的方式体验、感悟着人生,认知、理解着自然,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提升着心灵的境界,诉求着精神的归宿。无论画家以什么为形象符号,传输的一定是某种精神,通达的一定是某种境界。不同的历史时期,画家的精神都化作了笔墨的形迹留在了历史的时空里,却让后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气息。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舒春光教授热爱生活、尊敬自然,对自然就像佛教徒一样虔诚,顶礼膜拜。他不愿纠缠人为的事物关系,对朋友、家人和周围的所有事都以顺其自然的状态待之。他以朴素的心感受着西域边塞大自然,不把大自然当成对面的世界来写生、拍照,而是以不带智、知的身心漫游于西域边塞大自然和活动于其中的人物之间。每到一处,他会用文字或图像的形式记录下物象的物性生机和对心灵的触动,在沿着“师自然、生心象”的边塞山水风情画创作实践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求着。他说,我不只是观察物象的形色,感到的也不只是自然的力量和因为力量带来的情绪,而是融身心于西部万物之中,希望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感情、温暖、诗意、玄冥……。万物都在超越经验似乎不存在但是确实在的灵气,如果自己的灵气能够在这种状态中出现并得到升华,才会感受到天地的本然。因此,舒春光边塞山水风情画,无论构图到设色、层次到意境,还是笔法到线条,无不显示出中国画的无穷魅力,是现实,又是梦幻,是人生,又是仙境。
舒春光在上大学时受到曾留学法国的刘文清、常书鸿先生的指导以及汪岳云先生的培养,他诗、书、画兼修。先后在新疆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四十多年,并一直从事边塞山水风情画的创作、研究新课题。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厚的人文修养和朴素的人生态度生成了他儒雅的气质,成就了他今天的艺术面貌与成就,他对艺术创作有自己的理念,他用万物的表征与内理的关系理解传统笔墨程式和技法,在他的笔墨中能够品出山水中一草一木的枯荣中包含的无限韵味,感受到四季轮回中蕴藏的阴阳相生的道理。
舒春光曾在新疆工作生活三十多年,阳关之外这片神奇的边塞大地是孕育和形成他独特艺术表现的沃土。比如雅丹地貌、中国画家从未表现过。舒春光经过观察研究,参考地貌时,发现亚洲暧地的内陆河,使土地盐碱在地层中积层形成白色条状积存。这为舒春光利用经过提炼的没骨法,提供了坚实的客观依据。丝绸之路从沙漠中雅丹旁穿越而过。这条在人类历史上承载过东西文化交流的要道,又为舒春光的艺术提供丰厚的人文支撑。舒春光的艺术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探索,或借古开今、或引西润中、或实验创造、或将别人发端的艺术接力,经过了生发、形成、成熟等阶段。被学术界誉为“舒家样”。
在中国画史上,人物画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山水画有“华原冒雪,营丘寒林”。每次,人物画的一种描法,山水画的一种皴法的出现,总是给中国画的发展打开一扇大门,开创一个新境界。“舒家样”的出现,是当今中国画苑中的一枝奇葩,不但有现实意义,而且我相信,经过时间推移,会具有历史意义。
他在尊重传统、研究传统开创边塞山水风情画的同时,把古人研究事物“格物致知”的理念与当今社会发展“崇尚创新”的精神相契合,使笔墨有着明确的精神指向。他的笔墨随机应变;形象朴素自然;细节怡情入理;大势神韵气足。把精神寄托于西域边塞大漠、雪山和绿洲以及在此繁衍生息的人们,大量运用独特的技法为其立照和传神。这种表现技法是中国画没骨法的进一步整合和推进,表现物象更加自由和突现,集笔墨张力、韵味、质感、量感、光感于一炉。对形象、空间闭合与延续的浑然中,以有限的画境实现了精神的无限,从而赋予了作品新的人文内涵。
他的画中没有乡土的、怀旧的传统文化气息,没有传统山水画的房舍、舟楫、等形象,没有类似图解式的形象关系,没有说明式的形式表达人文精神,而是用自然界的牧马、劲牛、群羊、驼阵、飞禽和水、云、雾、气等自然物为形象符号,再现了他所理解的原始常态的自然景观,用这些人类熟知的自然物重拾了现代城市因为工业文明几乎失落的幽静、玄妙和生命与自然融合的自适、逍遥。他的边塞山水风情画是消融于自然后的“心象”的自然,他把通过“返复”过程而悟得、体验到的自然之“象”展示给读者,是天地大美的再现,那是他的“真”自然。作品中处处显示着生机盎然的边塞地域风情,刻画出了边塞自然界的生动与趣味,值得广大读者认真玩味。
他的边塞山水风情画有着鲜明的个性,这是意境和精神的指向空间;是虚幻和现实的交汇空间;是心灵的栖息空间;是浪漫气息的漂游空间;是人文情怀的释放空间;是天地大美的呈现空间。也是“法、非法、非非法”的内与外、形与质高度统一的“舒家样”的空间。
舒春光以自然形色、本然性灵、时代精神化合地域文化、孕生出了“自然”的山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舒家样”。这是不容易达到的艺术创作境界,这一切源于他有一颗朴素的心。他独创的“舒家样,”是自宋代范宽以来在当代中国山水画颇域里又一位走向高峰的艺术家。因其艺术风格独特,造诣深厚,所以在海内外展览好评如潮。“舒家样”是当今中国画坛的一枝奇葩,它的出现,标明中国山水风情画仍有很大的潜力,也会给后起探索者们带来极大的启示与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