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管理学奖获得者---西蒙,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在他所著的《管理决策新科学》中提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成功概率各占50%,只有二者的结论相同时,其决策的最终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那么,什么是“程序化决策”呢?西蒙在其《管理决策新科学》中说,把知识进入决策部分成为“程序化决策”。这种决策模式在宏观经济领域内容十分广泛。比如每一项具体经济行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是由系列科学依据组成等。
上述为程序化决策。但是,把握了“程序化决策”的手段后,是否可以保证最终能够成功呢?西蒙研究认为:知识的获得是现代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成功决策的基本条件,真正进入“随机应变”的竞争领域,成功的可能性也只有概率意义上的50%。同时,西蒙在研究中注意到了“程序化决策”即使非常完美,当它作用于不同的人时,也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结局,从而证实了“非程序化决策”的存在。因此,西蒙认为成功概率的另一半应该由“非程序化决策”来完成。但这种决策模式与知识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显,无法用计量单位显示,而使对它的描述捉襟见肘,只能够勉强用“灵感”“潜意识”等词来形容,更使西蒙教授为难的是“制定非程序化决策所依靠的,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尚不了解的心理过程“。其实这个难题在我国古代中早就有了答案。
《左传》和《国语》中有几十则利用易卦卜筮(非程序化决策)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古人在用于重大事件决策实践的记录。古人凡有重大疑问和实践,则进行易卦卜筮,然后再作决定。这样有效地指导了人们的决策和行动,收到趋吉避凶的结果。从《左传》数十则卜筮案例来看,其应验程度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这就说明易卦卜筮(非程序化决策)在对重大事件的决策中确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在两汉时代,由于五行学说的完备和发展,各种形式的术数预测学说竞相发展,如杨雄的《太玄》、焦赣的《易林》、京房的《纳甲》及太乙、奇门、六壬、三式等学说纷纷出笼。如在《三国志》和《诸葛丞相集》中运用大六壬、太乙在对重大事件决策中的记载,可见古人对一项重大事件做出决策时是很谨慎的。还有就是古人在重大政治举措的决策时,都要进行占筮。如:勾践归国、宋徽宗被俘,溥仪论国民政府等参见《左.国》《周易卜筮考》,再者是重大战争须通过占筮预测是否可行及未来胜败结局。如:韩原之战、吴王伐齐、汉武帝伐匈奴、张康论伐日本、奉直战争等。其三就是对个人重大行动的抉择。如:伍子胥奔吴、李纲仕唐、朱熹焚奏稿、纪晓岚科举等等。
在古代,易卦卜筮是非常谨慎、严肃的活动,但后世对此举如同游戏,则失去了易卦卜筮的意义。再加上古今后世方士之流不学无术,借此以谋取名利是对卜筮的亵渎,距离卜筮的真正意义已经大相径庭了,此等贪图名利的活动与真正意义的易卦卜筮决不可相提并论。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传》中说:“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这里所说的鬼谋指的是易卦卜筮,也就是说:圣人做事有人出计策,有鬼神(卜筮)出计策,百姓就拥护这样有才能的圣人,北宋邵雍说:“人谋人也,鬼谋天也,天人同谋而皆可,则事成而吉也。”见(皇极经世.外篇),在现实生活中,办任何事情,实现任何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偶然的情况,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意想不到、节外生枝的特殊情况,也是人的思虑在事前不可能预料的。而易卦卜筮(非程序化决策)恰恰能够事先预见到各种特殊情况,这样就会使每一件事情的决策更为完备。故此,易卦卜筮能够帮助人谋之不足,只有人谋(通过人的努力)和鬼谋(易卦卜筮)二者相互结合,从偶然性中掌握必然性,用鬼谋帮助人谋之不足,才是最完美的决策。
古人在重大决策时,强调人谋和鬼谋(易卦卜筮)并重,并且认为只有二者的意见相一致时,才能取得圆满成功。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教授则认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二者的意见相同时,成功概率才能达到百分之百。
编辑:DEF168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