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术 > 武侠人生 > 正文

浅谈陈氏太极“小架”拳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3 11:16:54

在陈氏十四世、陈氏太极拳第六代陈有本之前,太极拳被传下来的只有一种练法,并无大、小架之分。对大、小架的分化起着划时代作用的关键人物是陈有本。 GGG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GGG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据《陈氏家乘》记载,陈有本的父亲陈公兆“学术纯正,明士多出其门”(陈家沟有陈公兆力斗疯牛的传说),陈有本及胞兄陈有恒“均庠生,习太极拳。有本尤得骊珠,子侄之艺皆其所成就,丰度谦冲,常若有所不及,当时精太极拳者率出其门……有本门人陈清平、陈有纶、陈奉章、陈三德、陈廷栋均有所得,陈耕耘亦师事焉。清平传赵堡镇和兆元、张开、张睾山。有纶传李景延、张大洪”。GGG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陈公兆、陈有本父子皆武学造诣深厚,弟子名家辈出,有本之艺显然是得到父亲真传,并且在陈有本之前小架已经存在。小架具有刚柔相济、螺旋缠绕、快慢相间的风格特点,一路柔多刚少,二路刚多柔少,而且因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格有序的训练方法,被陈家沟人誉为“功夫架”、“看家拳”。陈氏十五世陈耕耘为了随父走镖谋生,因其父陈长兴终年在外,遂求教于族叔有本公。GGG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为了使陈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陈有本除保留头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发力,将架型予以放大,亲自辅导苦练一年有余。二人共同商讨、钻研,创编了一种架型,从此为了和头套十三式有所区别,就产生了小、大圈的说法。陈耕耘将这种架型就在其家族中传授,传到其孙陈发科,1928年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将此架型公布于世,后人为加以区别就以此架叫“大架”,将传统练法称为“小架”。 GGG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由陈氏十六世陈鑫编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被誉为武林圣典,其中的拳谱皆为“小架”拳谱。《图说》自序言到:“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极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览遍全书并没有陈氏太极拳大、小架之说。由此可知,《陈氏太极拳图说》记载的太极拳架,应该是最接近于陈王廷所创拳术的原貌。GGG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GGG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习练陈氏太极小架拳,看似“轻盈柔软”,实则“外柔内刚”,具有灵活多变、收放自如的风格特点。因此说,练好“小架”是有相当难度的。首先,要注意套路架式的准确和动作的连贯,练拳时要先把拳架放大,不要认为小架就要小,切记不要缩肩夹裆,直挺板颈,气泄身僵。倡导拳要往大处练,朝小处收;久之,再往大处开,朝小处收,反复揣摩,体味深研,由入静到放松,逐步加以定型。正如太极名家陈立宪先生在《陈氏太极拳要领》中曰:“放松是练拳的主要要求。要肩裆放松,各关节放松,肌腱放松,周身放松,周身才能活而不僵。对放松精神未能领会时,不应先要求用丹田气,应在练拳的长久日子里寻找丹田之气的来源。”换言之,先注意拳架的外形,以形带气,以气带意,以气顶力;久而久之,由长期“盘架子”,逐步过渡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高级境界。GGG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编辑:DEF168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