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事小却关系民生大事。破解垃圾治理难题,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关键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率,使生活垃圾资源化。
12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主办,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中环协村镇垃圾治理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钱江晚报承办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管理技术研讨现场会在金华市婺城区举行。全国百余家关联单位、多所高校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他们以“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利用管理”为主题,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长效管理技术进行研讨。
会上各与会专家分别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易腐垃圾成肥技术发展趋势、机器快速成肥、阳光房改造技术、小型焚烧设施技术提升等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经验总结和新技术、新手段的分享。
农业农村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王磊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从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十四次会议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再到北京考察时鼓励老街坊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一以贯之的关注和重视,从一个侧面深刻表明,我们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落在细处,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现场会上,金华市婺城区发布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规划,因地制宜、社会协同、数据赋能,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探索一套“接地气、易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提升社会、经济、环境等三大效益。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书记蔡艳表示,婺城区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成经验”的目标,坚持全区一盘棋,系统集成,率先开展易腐垃圾成肥产物农用实验,编制全国首个农村易腐垃圾成肥产物农用指导手册,采取“一考二长三评”(垃圾分类专项考核、阳光堆肥房房长制、机械式资源化站点站长制、垃圾分拣员评优、荣辱榜评选、农村环境“十佳村、十差村”评选)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化,获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5项。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朱华潭说,我省高度重视农村垃圾治理,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我省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域覆盖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四分四定模式,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看浙江”的新格局。
与会人员参观了位于长山乡的农村易腐生活垃圾阳光堆肥自动化处理中心,这也是全省首座基于阳光堆肥房技改提升的自动化快速好氧堆肥处理中心。在白龙桥镇临江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和竹马乡下张家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单体式阳光堆肥房,展示了集中式大型机械化处理微生物发酵成肥技术、农村人居环境和单体式阳光房处理农村易腐生活垃圾等技术和手段,在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面的运用。
位于竹马乡下张家村的婺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中心,通过采用第三方农村人居环境数据化系统,科学统筹计算机网络和手机客户端两个空间,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各乡镇全方位数据管理、数据服务、数据决策环境精准监管。逐渐形成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员可控、全时可看”的“婺城模式”,实现全区农村人居整治工作统建共享、互联互通,全区域覆盖的首个农村人居环境、生活垃圾数字化监管平台。
在参观现场,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晶昊说,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小型化,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不出村是发展方向,农村处理设施从选择性少到处理设施逐渐丰富,为垃圾分类处理提供了器械保障。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改变的是延续千年的生活习惯,展示的是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人居环境、民生质量和乡风文明。十多年来,浙江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垃圾整治被纳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五大项目之一,把普遍推行垃圾分类纳入“美丽浙江”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到2020年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总量将基本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零填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85%以上。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