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浙江省体育局了解到,截至12月20日,2020年我省共新建百姓健身房1015家,超额完成2020年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中“新增百姓健身房1000个”的任务目标,在家门口享受低免、便捷、优质的室内健身服务已成为浙江老百姓身边实打实的“体育福利”。
90个县市区全覆盖
民生福利“一个也不能少”
2017年,作为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温州率先在在全市推进百姓健身房工程,仅2017年就接待超30万人次。在试点的基础上,2020年我省将“新增1000家百姓健身房”纳入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助力构建“10-15分钟健身圈”。
今年全省各地的百姓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实现了全省90个县(市、区)全覆盖。其中杭州、温州、宁波以177家、165家、156家位列11个设区市的前三甲,瑞安市、淳安县、杭州富阳区则以21家、20家、19家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前三。
今年9月,象山县后山村将村文化礼堂2楼的闲置空间进行改造,一间占地350平方米的百姓健身房成为当地村民健身、活动的新去处。健身房不仅配足配齐各类设施,还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村民鲍于定每天晚饭后便会约上同村好友来健身房内乒乓球台前切磋,“原本村内没有那么齐全的健身设施,自从百姓健身房对村民开放后,解决了我们健身去哪儿的难题。”鲍于定直言,百姓健身房落户文化礼堂,也让这里成为平日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各类文体活动也让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定标准、提补助、优布局
坚持项目“高质量发展”
为保障百姓健身房在全省各地顺利推进,省体育局先后出台亮《关于进一步推进百姓健身房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江省百姓健身房建设指导标准》,争取各级财政支持为项目推进提供政策、经费保障和建设指导,并鼓励各地采取公办民营、引入社会力量等形式建设。
记者从省体育局群体处了解到,为确保百姓健身房服务范围,采取城市百姓健身房服务半径不大于1.5km或服务常住人口不少于2000人、农村服务常住人口不少于1500 人的标准进行统筹规划。城市百姓健身房选址优先选择位于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的区域,农村百姓健身房则布局在文化礼堂、村委会等村民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
同时,结合我省体育数字化转型,全力推进百姓健身房体育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纳入浙江省体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健身大数据收集、分析、应用,提升智慧体育服务水平,实现百姓健身房100%纳入全民健身地图,100%提供导航、查询功能,城市社区百姓健身房和有条件的农村百姓健身房实现线上预约支付。
数字化、智慧化服务
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随着全省百姓健身房数量不断攀升,如何保障服务品质、提升健身体验,让百姓健身房真正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成为各地需要思考的问题。温州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介绍,温州百姓健身房坚持“三个亲民”原则:距离亲民、价格亲民、服务亲民。
今年,位于温州鹿城区藤桥镇青藤家园的百姓健身房成了“网红”打卡点。该镇百姓健身房负责人周迪飞介绍,百姓健身房的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藤桥镇的百姓健身房覆盖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可以提供全天候服务,健身房还有智能化功能。周迪飞说:“市民刚进门,健身房的灯光就会开启,离开一段时间,灯光就会自动关闭。只要扫下健身器材上的二维码,器材上的显示器就会自动播放器材使用教学视频,并提供体质监测服务、运动风险评估及监控、健身方案设计等服务。
在温州庆年坊社区,百姓健身房采用“社团+义工”的服务制度,调动辖区体育社团志愿者参与健身房的运营,“发挥社区文体骨干的余热,让有文体特长的居民在健身房里开班授课。”社区主任乐素贞说,除了辖区范围内的义工,市区两级体育部门还会定时派驻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居民进行专业健身指导。
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省体育局将持续推进建设百姓健身房,做好政策保障,持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同时,搭建社区体育公益服务平台,组建志愿者团队参与百姓健身房服务,打造科学健身指导平台,配置国民体质测试设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等,指导健身人群科学锻炼,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将百姓健身房打造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服务的重要平台。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