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灯下谭红 死亡,怎会有美感和诗意 宋健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19 18:38:48
林黛玉之死,正如夏志清先生所说,是《红楼梦》里“令人心碎”的篇章,贯注了作者深切的悲悯和同情,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但也有学者指出,重病之下的林黛玉早已丧失了“原著中的自然风流的态度”,“续书还过于真实地描述了黛玉咽气的细节”,如“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散了”,“紫鹃等连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只见黛玉两眼一翻”,等等,这些描写,“把黛玉的形象刻画得阴凄丑陋,根本找不到原著里‘颦儿才貌世应稀’的影子”,“意象阴森庸俗,毫无诗意和美感可言”。这位学者所说的“原著”,乃是与后四十回相对而言的。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前八十回“原著”里对死亡的描写究竟如何?是不是就不“阴凄丑陋”,就有了“诗意和美感”呢?
 
举几个前八十回描写死亡的实例:秦可卿,这可是作者比较喜欢的人物,“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且兼有黛玉、宝钗的美貌,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但其病重之时是什么样子?凤姐眼里,“看见秦氏光景,虽未甚添病,但那脸上身上的肉,都瘦干了”。估计其死时的样子,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何谈“美感”?秦钟,临死之时,“面如白蜡,合目呼吸”,其阴凄丑陋,自不待言。贾瑞,本来就是令作者和读者反感的人物,遭凤姐算计,被贾蓉、贾蔷捉弄,丑态百出,与“美感和诗意”毫不沾边,书中如此描写其死时的状态:“只见他先还拿着镜子照,落下来,仍睁开眼拾在手里,末后镜子掉下来,便不动了。众人上来看看,已咽了气。”金钏儿投井,据贾环的话说,“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得实在可怕”,其恐怖可以想见。尤二姐,是数得上的大美人,自尽之前,“腹痛不止,竟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了下来,于是血行不止”;自尽之时,“找出一块生金,也不知多重”,“近五更天气,那二姐咬牙狠命,便吞入口中,几次直脖方咽了下去。于是赶忙将衣服首饰穿戴齐整,上炕躺下”。唯一死得干脆利落、不凄凉不丑陋的,也许要算尤三姐的自刎,“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但是,这是“美感和诗意”吗?这种突如其来的惨剧,更让人感到惊悚恐惧吧。
 
所以,哪怕《红楼梦》被誉为“诗化的小说”,但在描写死亡时,也难以写出“美感和诗意”,因为归根结底,死亡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以黛玉之死的悲惨凄凉、毫无美感作为证据来贬低后四十回,是不能说服人的。
 
诗意和美感,是那些美的、善的、可同情、可怜悯的人物死后才形成的,如焦仲卿和刘兰芝、梁山伯和祝英台,以及《红楼梦》里的晴雯、林黛玉等,并且永远以美的形象留在文学史的长河里。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6-19/13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