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南海区桂城街道宣传文体办
南海区桂城街道文化站
协办单位:桂城美术馆
李亚新艺术馆
展览时间:2018.12.29-2019.1.15
开幕时间:2018年12月29日下午15:00
展览地址:佛山市桂城海三路桂城美术馆
联系电话:131 1276 4048
前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油画作品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但兼容了对社会、对个人的认识和很强的思想性,更强调对人自身及生存环境的关注,更强调艺术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合一,强调对大众文化的借鉴,强调对社会意识的明确表达,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画家在真诚的心态贴近现实,把沉淀已久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反映在文化作品中,用最直观的视觉形象记录了当代的中国社会,放映了民俗民情,体现了东方民俗绘画的独特风格。
现当代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表达魅力,是现当代社会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与审美价值取向的综合反应。成功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都有其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它是日积月累的内心情感表达,是不断探索、逐渐发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其造就了不同的审美结构,是审美多元化的趋势所在。
部分展览名家作品
刘海粟 油画 太湖帆影 45*74cm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4年秋始任副校长,1919年7月始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胡善馀 油画 鲜果 45*60cm
胡善馀,广东开平人。胡先生从艺六十余年。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长年来,先生潜心研究西欧油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着意于以民族的审美观和兼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的艺术语言生动简洁,色彩丰富明快,意境隽永典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他高深的艺术造诣,受到中外艺术界的好评。
林达川 油画 江南造船厂 35*52.5cm
林达川(1912.8.4-1985.11.21),广东新会人,著名油画家。1930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35年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现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居日本长达二十一年,一步步进入日本主流的文化领域,1948年加入日本著名美术团体“一水会”,同年加入东京新构造社。 油画《ハマ山手风景》参加第十一回“一水会”展览,雕塑《半身像》参加第二回新构造社“连立会”展览。1949年秋,油画《窗前景致》参加全日本第五回美术展览会,并荣获该展览“特选奖”。作品多次参加日本美术展览会并获奖,且获得“无监查”和“依嘱”的荣誉资格(“无监查”为画家送展作品无需通过审查,“依嘱”为每回开展览时作为特邀画家参展),成为战后日本美术界获得最高荣誉的华人。
程及 水彩 月上 38*65cm
程及(1912-2005),原名程杰,水彩画大师,191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自幼酷爱绘画,在无锡县乙种实业学校曾从画家陈旧村学画。1926年到上海,1931年加入上海白鹅画会,开始研习西画。1937年入沪江大学,研读中国史及哲学等科目。后在怀久女中、务本女中、圣约翰大学等教授素描及水彩画课。1940年在上海举办个人水彩画展,出版《程及水彩画集》,1947年应邀赴美国作文化交流。
丁雄泉 水彩 醉花荫 59*87.5cm
丁雄泉于1929年在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出生,成长于上海,青年时曾入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6年移居香港,1952年前往法国。在巴黎时期丁雄泉认识了阿贝尔、琼恩、阿雷钦斯基和柯奈尔(Corneille)等眼镜蛇画派艺术家,联合举办了不少展览。当时他的创作较为抽象,隐含着浓厚的东方精神的情感。1958年丁雄泉前往纽约,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他开始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70年代其绚烂的色彩配以女性为题材的的风格逐渐形成,作品融合东西方绘画表现的精神,80年代这风格达至高峰。1970年丁雄泉获得古根汉纪念基金会的绘画类奖助金,作品典藏于许多世界级的美术馆。80年代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工作室,2001年起定居于荷兰阿姆斯特丹,2002年中风后便无法创作,2010年5月17日于美国纽约病逝,享年81岁。自号“采花大盗”,“风流先生”。
冯法祀 油画 花卉 40.5*40.5cm
冯法祀(1914年—2009年7月16日),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别名“骆风”,安徽庐江人。19岁那年(193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受业于徐悲鸿、颜文梁、吕斯百、潘玉良等大师门下。等大师门下。1937年中央大学毕业后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改编为第八路军),并到过革命圣地延安。后又迁移至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0年参加抗敌演剧队,从事绘画创作活动,抗战期间曾举办过六次个人画展。其爱国主义的作品受到广泛好评。1942年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3年受聘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副教授,1946年随徐悲鸿先生到北平,参加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工作。他的青壮年时代正是战火遍地之时,这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艺术发展之路,即把自身的艺术根植于广大的劳苦民众之中。 对于冯法祀先生的作品,徐悲鸿先生的评价是“以急行军之作法,描写前后方动人的景象,作法深刻。”
施本铭 油画 街景 58*38cm
施本铭,1958年生于山西太原,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毕业分配至河北省群众艺术馆。1985年辞职,专职艺术创作。1998-2005年任教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职业画家,定居北京。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