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下午两点,2018徐悲鸿艺术学院本科教学课程展示在海大艺术馆隆重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2017-2018学年我院绘画系、视觉传达系、工业设计系四个专业方向十一位老师讲授的基础课程 ,本次展览是一年来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汇报,是徐悲鸿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结果。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施欣,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石娟,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登智,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乐震文,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许承兴,徐悲鸿艺术学院行政副院长浦丽娜,上大美院董卫星教授、杨清泉教授、章德明教授、华东理工大学聂桂平老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浦丽娜主持。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施欣指出大学教育首先要培养一个全面的人,其次才是有专业知识的人,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一直是我校培养的重点,希望徐悲鸿艺术学院可以为我校更多的同学开辟有文化特色的艺术课程,培养全校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
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乐震文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不逊色于全国各大美术学院同年龄同主题的作品,究其原因是因为同学和老师的努力付出。勤能补拙只要同学们热忱积极的学习,任课教师认真负责的传道、授业、解惑。希望大家在将来的学习中挖掘自身特点,找到自己的视觉语言。
接下来绘画系、视觉传达系、工业设计系各位任课老师探讨了自己对课程设置的想法及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
王岩松老师:我所教的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无先修课程。大部分学生是零基础,仅有少数经历过素描初步训练,但都对艺术课程充满好奇和期待,学习热情很高。第一张素描、第一笔色彩就是设计的开始。当然,具体的训练方式是在有严格、规范的教学计划下进行的,我们会告诉学生我们的训练目的、过程、最终目标,让学生在一个非常清晰的过程中得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并且最终以自己满意的作品呈现。
《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是艺术课程,是造型基础课程,但不是设计课程。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程让学生获得造型和艺术思维方式的训练,顺利进入下一阶段设计课程的学习。
造型基础课程是国内外高校设计类专业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我们的这个课程是海事大学2017年校级教改课题,目前已经结题。因为有同学们的积极配合,课程组老师们的紧密合作,才使得我们的教改顺利进行并取得初步的成绩,感谢同学生们的辛勤努力,感谢同事们的真情付出。
丁芊老师:这学期我担任了视觉传达182班的设计素描课的老师,课程中通过两大核心内容:1(重构认识)、2(思维导图训练)教授学生掌握思考,发现和理解的方法。关注学生的求新精神和意识的确立,使这种意识成为一种自觉地价值取向,成为一种潜意识的实践方式。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摆脱模仿和“拿来”的痕迹,真正使中国设计具有新颖的中国特色。此次课程更多的强调学生本质自由思维状态的发展和应对设计的精神价值与审美意义的给予。
宋智容老师:各位领导,嘉宾,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本学期我所承担的是油画181班的素描静物课程。首先在介绍这门课程之前我想借此机会说一下自己的心里话。油画181班的15位同学,老师真实地爱着你们每一个,并且为你们感到骄傲!油画181班是我们徐悲鸿艺术学院的首届油画专业的学生。大家入学以来在作画习惯上多少带有一点高考概念化的痕迹,譬如习惯于画照片而对于实物写生即缺乏经验也欠缺方法。但是经过这学期的静物写生课程大家对于如何表现对象在三维空间中的空间感,质感和量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提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大家勤奋学习的精神。举两个例子,前天晚上将近一点左右班长还在通过微信与我沟通画面处理的问题,我关照她早点回去休息,第二天还要上课,但她说:“大家都在这里”。这让我十分感动,第二天我推开画室的门差一点就踩到一个学生,原来有一位同学就睡在画室的地上,如果换了别的老师可能要训斥她,你怎么可以睡在教室地板上!但是我于心不忍,因为我知道昨天晚上她通宵了。同学们就是在这样忘我的学习之下如今才将这样的作品呈现在各位面前,虽然不能说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同学们如果将来对待每一门课程都能如此认真的话四年之后会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老师祝福你们!谢谢大家!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